《文化里的中国》(中英双语视频书)基于北方民族大学张玫教授团队“北方民族大学华韵文化双语传播社”“国家民委‘道中华’双语传播工作室”发布的系列原创视频作品。本书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资源和中英文纸质文本有机融合,产品形态包括有形固化物(即纸质书)和无形资源库(即配套视频),实现了“书中有视频,视频印书中”,通过中英双语
这是文津奖获奖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孟琢老师给孩子的国学读物,共6册。一套书让孩子爱读并读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基石的六大国学典籍:《论语》《孟子》《庄子》,儒道两家构成中国人的精神底色;《史记》让我们读懂历史,读懂文明;《孙子兵法》让我们有谋略,懂方法,有高度;《说文解字》则是读懂古文、亲近国学、爱上语文的基础。这些典籍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路从来就是又具体又抽象的。丝绸之路无疑是一条路,但它又绝非一条单一的路。继《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关注陆上丝路之后,高洪雷面朝大海,爬梳史料、合理畅想,海上丝绸之路。本书选取欧亚非3大洲15个重要路标,书写季风潮汐中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以贯穿古今的视野打量海上丝路的形成过程和辐射形态,为一带一路
金普森,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曾担任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金普森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浙江地方史的研究,数十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书即为浙江大学历史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特有智慧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识别码,其中蕴含的诸多具有时空穿透力的优秀成分。我们将其进行学理梳理、发掘与创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现路径,也不仅可为中国式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变革与转型,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征,从理想人格角度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做了深入发掘,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美育等做了宏观考察,并对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变做了整体阐述。本书章后附有大量经典文选,同时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与研讨题,
与《史记》并称史学巅峰之作的《资治通鉴》,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典籍。“百家讲坛”名师、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对这部史学著作做通俗化解读,通过解说大众熟悉的人物典故,传达《资治通鉴》蕴含的古人智慧与处事哲学。作者通过“人生第一课”“成功一定是好的状态吗”“一位强势母亲的悲剧”等12个故事,精辟解读《资治通鉴》中的人生智慧
该书稿系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史论专著,从中国的社会文化、传统的教育制度、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多个侧面论述中国文化。该书稿旨在通俗易通、综合全面地展示作者所关注的中国社会的点,着重点、线、面地结合,论述中国传统社会中各文化基因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这是一部通论性的著作,根据每一个专题,作者皆有融汇古今、贯通先后、高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清朝官修的一部大型纲目体编年通史,清朝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和亲撰批语。在众多官修史书中独具特色。清高宗在亲撰序言内提起编撰此书的原因,乃从其“皇祖”《御批通鉴纲目》谈起,认为“皇祖”御批虽可“垂教后世”,但却未改动旧史之文,“故命儒臣纂《历代通鉴辑览》一书,尽去历朝臣各私其君之习而归之正。”清高宗的思
中国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河流,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世界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1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这些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