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是诺贝尔奖著名的夫妻档,两人志同道合,为了科学研究甘于寂寞、乐于贫穷。当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居里夫人凭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照顾年迈的公公,一边继
本书将但丁置于他所处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通过分析但丁在佛罗伦萨管理委员会发表的每一次公开声明,账单、担保书、信件等,首次重构了他家庭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他婚姻的意义以及他政治承诺的性质等问题。他有世俗的一面,渴望权力、金钱、家庭、友谊和爱;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是不朽杰作《神曲》的作者。
本书介绍了莉泽的一生,对于18世纪的女科学家而已,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是有目共睹,和她年长11岁的居里夫人也遇到相同的境遇。莉泽在研究中倾尽全力,在生活中喜欢音乐和阅读,在感情中单纯宁静。本书以研究生活为主线,通过她的自述也反应了她细腻的情感。
本书内容包括:“我要在这本书上署名!”、“谢里的诞生并非偶然......”、“的确,是爱情驱使的......”、“我不喜欢揉皱自己的记忆......”。
本书是国内出版的首部布勒东访谈录,收录布勒东1952年应记者之邀,为法国广播电台录制的十六期访谈文稿。在其中,布勒东漫谈个人过往与经历,回溯言与词的游戏、解放无意识的运动、破碎语句拼贴的梦境,谈及对先锋派诗人及艺术家的看法,讲述流动成一场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历险。献出“一份证词,用以重温超现实主义的燃烧岁月”。
沉睡的访谈,被封存于盖蒂研究所档案室内,一份长篇对话的手稿,对话发生于1941年的里昂与尼斯,发生在艺术评论家皮埃尔·库尔蒂翁与亨利·马蒂斯之间。关于人,关于地点:早年在巴黎的波希米亚生活、突破学院派传统的尝试、与艺术商及收藏家的交往、对技艺的思索、寻求光与色的旅行……在马蒂斯的叙述中一一浮现,鲜活犹如他绘画中的色彩。
本书内容包括:关于《卡利古拉》的几次访谈;访谈阿尔贝·加缪;“不,我不是存在主义者;《侍奉》杂志访谈;西班牙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多萝西·诺曼采访阿尔贝·加缪;三次访谈等。
本书是奥斯卡·王尔德在狱中写给恋人的长信。1895年,王尔德与昔日爱人波西的父亲对簿公堂,被判入狱,身败名裂。在狱中,他给波西写下了这封长信,历数恋人给他带来的痛苦,也探讨了爱情、文学、人生、艺术等内容。这封长信可以说是王尔德在狱中的自白书,也好似他发自灵魂的一首哀歌。
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出身农民阶层,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了声名显赫的商业帝国,在现代俄国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俄国资本的豪门家族,其商业足迹遍布土地、棉花、木材、玻璃、纺织、出版、银行等多种行业,其成功密码是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卓越的商业成就,家族成员活跃于社会、政治、科学、文学、收藏、艺术、慈善等领域,
保尔·克洛岱尔,法国象征主义后期诗人、剧作家,外交官,法兰西学院院士。作为诗人,保尔·克洛岱尔在法国诗坛举足轻重;作为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独树一帜;作为外交官,他曾在中国工作过十四年之久。克洛岱尔身上混合着复杂的多重身份令他的人生与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与让·阿姆鲁什的访谈中,克洛岱尔他的信仰、他的作品、他的外交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