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序,讲述中药故事。把博物常识、故事传说、医理药性、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作者娓娓道来,将自己对本草深厚的爱浓缩在二十四篇美文中,引领读者从观察本草物候,到参悟“道法自然”的中华文明健康智慧。立春过后,茵陈发陈,野外采春挖白蒿;雨水润杏花,杏是医之果,杏林美名传;惊蛰与春分,“地丁”开花有紫花有黄花;清明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和各论。绪论简单扼要介绍了骨伤疾病的基本理论、种类,骨伤中成药的常见剂型及用法。各论基于辨证分类,详细介绍了骨伤科疾病骨折、关节脱位、筋伤、骨病、内伤所用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处方来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等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药代茶饮发展史;中药代茶饮特点及应用范围;中药代茶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症状与代茶饮验方;《伤寒论》《金匮贾要略》中可用于中药代茶饮的方剂选议;糖尿病常见症状与代茶饮等。
全书分为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论述黄芪、薯蓣、五味子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五十方;卷四论述茯苓、猪苓、泽泻等四十种药物及由之组成的五十六方。全书以药为经,以方为纬,于每药之下,首述其气味
本书为第一部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现代研究专著,是作者在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的化学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八章,上篇二章系统的梳理了中药五味药性的理论的源流、发展历程和基本构成,提出五味药性理论的研究路径;中篇三章,介绍中药五味药性现代表征方法研究,
地龙是常用的息风止痉中药,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地龙可以生产多种中药、西药、人/畜用药品,可以作为各种家
本书全面介绍了岭南膏方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内容,对其适应症、禁忌症、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均有详细说明。书中从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等方面对29种常用岭南膏方进行了详细阐释,还列举了17种针对不同体质人群的相应调理膏方,以及附有作者多年来应用岭南膏方的丰富临床经验。因岭南地区四季温暖的地域特色,本书
本教材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中药代谢分析的概念、目的与任务、特点、研究内容和发展概况,中药胃肠代谢、肝脏代谢的特点、主要代谢反应类型和研究方法,中药成分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中药代谢分析生物样本及分析样品制备方法和技术,中药代谢分析方法建立和评价等内容。在内容选择和体例编排上,力求突出基础性、适
本书选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带有特殊香气的药用植物,从古诗词中对它的描述讲起,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含花期、果期、药用部位),教大家如何来识别这些身边常见的药用植物,看一看它的形状大小颜色、说一说它的芳香气味、帮助读者记住每种植物的特征,从而认识它、了解它的功效;并教会读者在家里用盆栽种植的方法;最后从药膳、香袋、
本书稿对清末(1911年)以前的医家著述或医案作品等古代文献进行广泛收集,筛选出其中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方药的名家医案进行整理,收录经方约50首,按照经方在通行版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参照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中出现的顺序,进行分类编排,同一首经方的医案按照医家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收录,并以经方为核心从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