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安编著的《话剧史话》讲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遮的变化,中国文学进入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期,戏剧也不例外。清王朝长久闭锁的国门被列强以武力强行打开以后,东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当“泰西新声共太平洋澎湃而来”的时候,中国的传统戏剧舞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强烈冲击。从此一种新式的、能够更好地表现现代民众生活的戏剧
戏曲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产生之初的宋金元时期到现在,它已经走过风风雨雨八九百个年头了。经过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三大发展阶段,如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不仅成为中国的国粹,而且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戏曲史话》以此为基点,用翔实有力的材料、活泼通俗的语言将中国戏曲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为您娓娓道来。
“岭南文化书系”由《广府文化丛书》、《潮汕文化丛书》及《客家文化丛书》三大丛书共30种读本组成,历史胜迹、民居建筑、地方先贤、方言词曲、工艺美术、饮食风尚无所不有,试图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完整展现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精髓。《潮剧与潮乐》是“岭南文化书系”系列之“潮汕文化丛书”中的一册。《潮剧与潮乐》分为潮剧、潮乐上下两编内容。
《粤韵风华》主要内容包括:梨园歌舞赛繁华--粤剧的形成与发展、繁丝急管一时合——粤剧的唱腔音乐、赤橙黄绿青蓝紫——粤剧的舞台美术、你唱罢来我登场——粤剧的行当体制、火树银花不夜天——粤剧的演员等。
大本曲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老一辈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但是,总体而言,大本曲的研究在历史源流、艺人作用、文化功能等方面还存在值得深入的空间。《白族大本曲研究》拟从新的角度对大本曲进行观照。即借鉴艾布拉姆斯关于艺术作品四要素的分析模型,建立了大本曲文化系统的
《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西方戏剧》由四部分组成:戏剧概要介绍、戏剧史纵览、12位重要剧作家及其作品选读和一部完整的剧作赏析,具有如下特点:从基础入手,详略得当地介绍西方戏剧发展的源流;既有对西方戏剧从戏剧理论、创作过程、戏剧史等角度所作的总体介绍,又有对各个时代戏剧发展的细致阐述;既有对西方戏剧作家、作品的整
《中国近代戏曲史》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于2003年11月1日获准立项,为期三年。《中国近代戏曲史》上接《中国戏曲通史》,下连《中国当代戏曲史》,是一部承上启下的戏曲史专著。由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已于1980年至1981年出版,该著作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写起,截止到19世纪40年代,即18
由刘宁主编的《话剧语言训练教程》是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之一,本书共五章节,内容包括训练目的与要求,有声语言基本功训练,基本技能训练,有声语言表现力的训练,话剧台词的处理。本书给供戏剧爱好者做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专业百科全书,全书主要设立十大分支,即京剧史、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舞台美术、京剧导演、京剧演出团体、京剧演出剧场、京剧教育、京剧研究。每一分支下又各分设若干门类,如“京剧表演”下分脚色行当、唱念做打、演员等,每一门类下再细分。共计240万字
昆曲有着六百余年历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世界“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昆曲在上海地区的活动业已延绵了五百余年。在昆曲发展史上,上海地区为昆曲的流播与传承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贡献。为此,特编写《水磨传馨——海上昆曲文物述珍》。《水磨传馨——海上昆曲文物述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