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展示了厦门大学建校一百余年知名校友、社会贤达、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对厦大的捐赠史,以采访报道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界对厦门大学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部分捐赠人风采。同时,厦门大学充分发挥捐赠项目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围绕捐赠项目的公益慈善文化内涵,围绕“感恩责任奉献”的点滴感悟为同学上好真
本书致力于确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圈层理论模型。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量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问卷”,在全国15个省市19所本专科高校回收9803份有效问卷,对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个体—院校”双层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验证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重要的高校思政课,应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本书致力于求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术”和“道”,聚焦该课程教学探索,包括理论阐释、价值引领、文化融入、方法探析、思路启迪、热点观察等六个部分。内容既结合思政课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又契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性,为实现这门课程铸魂育人效益最大化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以“创新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探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研讨高等教育重大问题,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主旨,探讨中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本卷包括“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笔谈、教育治理与质量保障、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生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等。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教育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分类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制度改革等理论基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调研、分析、研究率先下放职称聘任自主权的省份新建本科高校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职称聘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职称晋升聘任条件具有有效引导教师明确工作方向的功能,以及现有许多新建本科高校的职称聘任制定与其定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职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组织跨国办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40年以来,逐渐经历了从简单、单线的人员交往到多层次、多维度、多向、复杂的国际化实现形式。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操作等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教育学、社会学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是一部围绕北洋大学及其相关历史人物的论文集。本书共17篇文章,探讨的主题包括:北洋大学相关人物及其影响,如盛宣怀、王修植对于北洋大学乃至近代教育的影响;北洋大学与中国近代社会之间的互动,如北洋大学对近代天津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推动等。北洋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公立大学性质的学校,研究其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确立科学的培育目标,创新思路与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书在进行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及认知模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理论,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底蕴,提炼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认知与培
本书梳理国内外高校“众创空间”模式,总结国内高校发展“众创空间”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众创空间”的需求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总结我国高校“众创空间”的具体做法和内容,通过供需比较发现“众创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策。
福州大学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始于2016年。2016年,《陶瓷工艺学》《孙子兵法鉴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一批课程开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价值塑造、心理育人等思政元素。2018年,学校在福大政1号文《福州大学关于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