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历程,因应时势变迁、国力强弱,新旧之辨、新旧之争既有思想文化论争的学术意图,更是现实政治参与下的意识形态斗争。就思想文化论争层面而言,注重学理层面阐发,探幽烛微,以真知为皈依,是那些坚守学术伦理的知识精英内在追求,他们心怀与价值无涉的伦理标准,并不在意外在的价值判断。就意识形态斗争层面而言,着
《文本催眠术:历史·主体·形式》收录作者近年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论文十余篇,既解读高晓声、陈建功、路遥、贾平凹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又探讨了包括80后作家在内的新锐小说家的创作现状,试图归纳出一种以形式为切入、以理论为参照、以历史为旨归的批评方法。《文本催眠术:历史·主体·形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宏观维度出发,触及
《望桐集》收集作者近几年文学论文,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现代文学与教育、学术制度部分。作为中国新文学发生与发展的现场,中国现代大学、学术制度与文学关系重大,本部分论文可视作中国新文学的外部研究。 二是以鲁迅、胡适研究为中心。通过对作品及文学现场、学术制度的考察,梳理鲁、胡在左翼、自由主义标签下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三
《一灯如豆》收录作者近年文论与随笔,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当代文学与批评领域。作者基于历史语境,考察当代文学中真实与虚构、文学与文化、新媒体与文学等问题与现象。就作家作品而言,作者既研究了贾平凹、刘震云、刘心武、格非、韩少功等知名作家,也探讨了蒋一谈、张万康等新锐作家。同时,作者对胡适、徐志摩、冯至、于坚等诗人诗作从不同侧
《主体性的生成与危机:现代中国文学生产的文化政治》运用批评理论,试图对一系列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文本提出新的分析思路和看法。分析的范围遍及现代女性文学和文化、现代通俗小说、现代文化理论的文化政治。它有助于对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现当代文学和文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充闾文集(典藏版)充闾先生毕生心血,传统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融合,中国历史散文殿堂级著作
《断裂的诗学1998年的文学、思想与行动》以1998年中国文坛的文学、思想及其行动为考察重点,深入探讨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诸问题,指出中国当代文学已进入三元体制时代,并着重分析了生成这个新格局的内在动力因素及其时代意蕴。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黄晓华自选集:“立人”的叩问》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狂人与病人”,从常态之外反观“常态”,为“常人”的建构提供另类视角。第二辑“立身与立人”,由文学中的身体书写反思其主体建构背后的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由此探讨现代人建构的多个维度。第三辑“立人与人立”,将修辞学视角引入文学研究,将文学置
在二十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篆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本书汇集了朱自清先生对文学、文化、诗歌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体现了朱自清先生治学“谨严而不繁琐,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