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翔理筋推拿手法是广东佛山健翔医院院长龙翔宇教授经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对骨伤疼痛的临床治疗取得的重大突破。其推拿手法的标准化和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得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的认可和支持,对推拿临床一线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本书分为总论、基本手法、部位应用治疗三大部分。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独穴按摩,调护全家”;“应急独穴,用好中医的急救法”;“缓解疼痛,一个穴位就见效”;“身心两疲,试试简易独穴按摩”;“祛病疗疾,独穴方便好用”;“养生独穴,坚持按摩效果好”。
《证治针经》共四卷,约12万字,列76种病证,举凡伤寒温病、内伤杂症、妇科、儿科,以及耳、目、喉、舌诸疾,靡不悉备。书中荟萃名医方论,杂以作者心得,以歌赋体裁写成,极便记诵,实为一部较好的中医入门书。可供初学中医者使用,亦可供中医界临床工作者参考。
《兰室秘藏》,三卷,元·李杲撰,刊于公元1276年(元朝至元十三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全书分二十一门,包括内、外、妇、儿临床各科。卷上,共六门,首列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以突出其脾胃学说;卷中自头痛至妇人门,共六
仲景阴阳脉法,并非仅仅是一种通过脉诊诊断的方法,而是在仲景学说原始思维的基础上,将经方的理、法、方、药进行全面梳理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将病、脉、证、治贯穿起来的诊治疾病的准确高效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理论体系完全是按照中医经典的思维进行梳理,对于其中融会贯通的延伸,我们也是始终保持谨慎严谨的态度,力求不偏离中医经典的
中医医理玄奥、疗效卓著,已为世人所共识。医理之精髓全在《内经》,自古得其一二者即可杏林留名,然研习者似过江之鲫,有成者如凤毛麟角。后有南阳仲景,采撷诸经玄妙,规之矩之,理法方药悉皆备之,著成《伤寒杂病论》,以为临证心法,后世诸医,方有路可循。截至今日,千年已过,临床大家虽各擅方圆,然规矩仍不出仲景。经方原为救难之备,用
中医的脉学,有其合乎科学的部分,也有其不合乎科学的部分,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原则对中医脉学进行研究、认识、改造、实践,即研究中医脉学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揭开其玄学的外衣,接受其合理的内核,既不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与一孔之见,也不能逐一逐二地按照科学理论机械地去作对照,因为中医学理论并不全都是科学的。事实上,新中国建
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部分,古今中医工作者对舌诊都是非常重视的。临床实践证明,舌诊在诊断上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对温热病的诊断上,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文献中关于舌诊的资料也是非常丰富的,很早就有了舌诊的专书,历代医家也都曾经不断整理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然而,有关舌诊的资料大多散见各书,而且文字也比较深奥,至今尚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医论医案精要》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亦系贵社已出版的《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疼痛病精要》《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的姊妹篇。医论部分精选了作者发表于报刊的二十余篇文章,分别从中医文化与中医思维、中医人才培养、中医科研方法、中医师承教育模式、中医学传承与创新、守法与自律等角
1传承研究:系统阅读整理燕赵古代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包括下列医家的医家生平,著作情况,学术传承脉络,扁鹊《史记》(任丘),刘完素《河间六书》(河间),张元素《医学启源》(易县),李东垣《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十书》(正定),窦汉卿《标幽赋》(肥乡),罗天益《卫生宝鉴》(正定),王好古《此事难知》、《医垒元戎》(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