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文自选集:古典文学与目录学综论》收录的文章包括四组:一组主要涉及古代文学目录学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二组围绕先秦文史典籍《春秋左传》及《周易》《晏子春秋》的文学价值进行论述;三组涉及两汉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作品;四组是有关当代学人论著或学术成就的评述。
本选题主要结合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富有特色的培养内容,立足于建立、完善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制定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本教材从历史与意识形态因素出发,结合文学史本身的变迁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定位,为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
情感和文学的关系是文学研究中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乾嘉时期则是明清学术思想的重要转折点,现当代学术最为直接的源头。本书以乾嘉时期的情文理论为研究对象,将作家创作、理论批评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将诗学和小说批评结合起来,从义理和情欲,性情和格调、礼义,性灵和学理,意淫和为情造文,清老之美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情文关系进行整体
《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三辑):文学的坚守与远行》收录了笔者对当下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帕蒂古丽、迟子建笔下的多民族风情和图景,也包括吴君、鲁敏、蒋峰、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的现代都市写作。这些作家的作品都与某个“城”(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写作或是对这“城”的心心相系,或是远行他乡之后的频频
一个当代文学批评者和一个当代写作者面对面接触的时候,真诚的文本分析会建立起二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鲁院历来**重视民族作家的培养,众多民族作家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极大地促进了各地民族作家的成长。《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三辑):边地想象与地域言说》涉及了很多民族作家作品,这些文章从文学批评的角度阐释了当下民族作家的“边地
本书是清华国学书系之一。编者选取浦江清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浦江清学术的主要成就。收入的学术著作有《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王静安先生之文学批评》、《谈京剧》、《词曲探源》、《论中学国文》等。书前有编者写作的浦江清评传,对浦江清生平与学术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20世纪一个二十年(1900-1919)是中国女性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转型期。此时段不仅诞生了女性文学的四大创作群体(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南社女性文学家群),而且还呈现了若干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作家群体由传统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创作文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创造主体的审美范围不断扩大、思想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二十多位作家的生平、文学道路、成就和影响、代表作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