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自家外孙为原型,通过宝宝的视角,叙述新生儿阶段的所见所闻所想。配以丰富的情感起伏,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全书以纯真的文字、纪实的写法,感性、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一个胎儿的孕育过程。既有“10后”的语言习惯和诙谐,还具备了“60后”的唯美、质感和文艺,是两代人的和谐展现,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够从中体
本书收有韩国藏清人尺牍《中朝学士书翰》、《中士尺牍》、《中朝学士书翰录》、《清朝名家书牍》、《覃溪手札帖》、《同文神交》等六种近300通。这六种韩藏清人尺牍写本是近世中朝文化、学术交往研究极重要的资源库。这批尺牍写本作为清朝学者与朝鲜学者之间广泛深入交往的有力证据,为中朝文化、学术交往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新材料。如高丽大学
本书是《诗人十四个》作者黄晓丹的随笔集,收录了黄晓丹随笔32篇,写的是她从20岁到30岁的十年间,对人生的思考、对前路的迷茫的库绕、对自身的困惑的探索,对生命的意义的追寻,内容涉及友情、爱情、梦想、生死、焦虑、孤独、迷茫、女性成长等方方面面。这些思考的力量,成长的瞬间,帮助她自我修复和完善,弥合灵魂与肉体、希望与现实之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被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
文学巨擘季羡林先生曾写道:“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在世事沉浮中,季羡林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以平凡人的心态度过不平凡的一生。本书收录了季羡林有关人生感悟的经典篇章,囊括先生的一生精华,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真实自我的表达、对人间真情的热爱等角度,传递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观和价
《偶尔向生活请个假》收录季羡林数篇经典散文,包含对众生万象的描摹,对旅途点滴的记录,对闲情逸趣的述说,对世间百态的探讨……跟随季老按下“暂停键”,从朝九晚五、东奔西走的生活中暂时抽离出来,或是逗逗小猫小狗,或是享受一段不太远的旅行,或是宅在家里,发呆一整天,或是去菜市场遛遛弯,在日升月落里,好好
本书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农民实际需求,从生产、生活、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精心收集、筛选了约千余副乡村实用对联。第一章“生产兴旺”,主要包括农村特色种植养殖联、美丽乡村农家联、促进生产常用联等;第二章“生活幸福”主要为农村常用的节日庆祝、婚丧嫁娶、乔迁建房等民俗对联;第三章“乡风文明”,为展现乡村精神风貌及文化传承方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数年来在生活中有感而发之作,所收文章大多已在在公开报刊上发表。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感怀之什”用诗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充满哲理和智慧;“岁月漫忆”主要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怀旧而不悲苦,给人以美与温情的体验;“履痕处处”为一组游记,作者用独特且敏锐的视角描述所游之处,诗情画
信·荆楚:湖北儿女笔下的红色追寻
《同月之光》是一部散文集。该书系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内蒙古文联《草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学创作子项》结项成果。书稿经过五年的辛勤耕耘,作者秉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国历史的纬度观照家国、奋争和敬意,以一丝丝历史文化为切片,不仅讲述历史故事,还注入文艺美学的因素,为读者描摹历史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