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的Z新“思想小品”,一个“实验性的文本”,由三篇长文构成,分别是《历史为本的精神世界》《山水是大地中的CHAOY之地》和《渔樵为何论古话不休》。作者以一种“哲学与诗”的方式来论述他的历史哲学和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理解:历史乃中国精神世界之根基,中国文明之所以始终以历史为本,在于把历史变成了方法。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
《史记今释》是杨家骆先生编著的《史记》注释本,取材于他的《史记疏证》,以《疏证》卷帙浩繁,不适于大中学生研读,故另择三十五篇编为本书,云“吕祖谦《史记详节》主存事实,姚苎田《史记菁华录》重在文辞,本书则史与文兼筹并顾,即为读史之初阶,亦为习文之楷模”。全书分为《甲编》《乙编》《附编》三部分,《甲编》注释详细,《乙编》注
竹马书坊继《给孩子的山海经》之后,再次汇集专家学者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一套经典历史读物。全书精心选取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五四运动两百多个经典历史故事,并配有一百五十余幅精美插画,重新搭建真实的历史场面,让孩子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全面了解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大事件,奠定一生的历史知识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当高的德育价值,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内容。以此为基点,该书紧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点,从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系统性规划和整体设计的角度对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进行深刻解读。一方面,是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
本书第一章首先从“听”的字源释义开始讲起,对听之道的历史展开进行了综论。第二章以《文子》中“听之道”的确立,进一步分析其“听”的观念系统,延伸思考儒道两家不同的圣人观念,及其所涉及的“实听”与“虚听”的哲学问题。第三章以《声无哀乐论》《溪山琴况》为个案,讨论“闻”、“听”之别与希声的美学,以耳齐声与内听外听的问题。第四
该书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编的一部反映近期中国社会历史学术前沿成果的论文集,共收录论文6组文章21篇,包括:制度与实践,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宗教问题、地域社会和学术思考等几个方面,资料丰富,论述严密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线索和借鉴。
《中国智慧》原创儿童绘本系列通过深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思想文化*语”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为孩子阐释中华*传统文化蕴*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构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每册书以*语为中心,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提供广泛而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全面深入地了解*语背后的中国文化与智慧。 《“看不懂”的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的综合性学术论文集,本集收录的文章主要分为7个专题:“汉学论坛”收录《1947年普林斯顿大学“远东文化与社会”学术会议评析》一文;“文献天地”收录《日本成篑堂文库藏《西厢记》孤本考》《越南汉文佛教典籍的海上来源》《17—18世纪在华教团藏书中的<圣经>》等文;“汉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桥梁与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厚重资源。本书在澄清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回溯了中华文化在轴心时代、汉唐两宋时期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经验及印度佛教创化、印度教更生发展、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各自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关系,阐述了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