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中国财经报社和中国税务报社在京联合主办了“纪念中国财税改革30年座谈会”。曾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先后主政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老领导、长期活跃在财税理论界的新老专家学者、从事财税实际工作的财税系统官员以及其他方面代表共约80多人喜聚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共4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财政思想与制度变迁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史学研究上一种全新的体例,分析财政思想演进和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动力和条件,探索其规律性,审视中国财政制度变迁和财政思想演进的全过程,让我们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我国几千年来的财政制度与思想。
角度新。从公共选角度分析地方公共支出效率决定机制的著作在中国很少见。作者不仅分析一般地方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地方公共支出效率决定机制,而且深入剖析中国特殊的地方民主政治制度下地方公共支出效率决定机制,并提出改进中国地方公共支出效率决定机制的路径选择,这是本书*显著的特色。主线明。紧紧围绕地方辖区居民公共需要的有效满足来研究
《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研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和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的精神,2007年,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完善税制改革研究》课题组继续就深化税制改革问题进行了调研。重点:一是对2008年税制改革提出了建议,这
2006年,为适应财政部开展的岗位培训工作需要,干部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了《能力提升》第一版。《能力提升》第一版的出版发行不但满足了培训工作的需要,也得到了系统内外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009年我们在广泛吸收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组织、精心修订,推出了《能力提升》第二版。《能力提升》第二版编纂的指导思想就是深入学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举措。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益探索。
自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的典范。这一时期每年超过9%的经济增长率使得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持续的经济增长使贫困人口从占总人口的60%降到10%以下。然而,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加剧了在收人、基础设施服务获取方面的不平等以及自然资源的压力。政府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将工作重点从过渡追求经济增长转移到经济与
在中国推进市场经济的今天,税收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不论在经济繁盛时期,还是在经济衰退之际,都必须掌握纳税理财的方法和技巧。为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税收、走近税收,作者特编写了您手上的这本书。本书主要包括个人理税技巧、公司理税技巧和趣味案例思考三篇,从您身边的点滴谈起,传播纳税理念、弘扬税收诚信,对个人和企业的纳税工作具有
本书以中国现行有效的税收和会计基本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现行各种税收的应纳税额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并配有适当的计算举例,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查阅方便。愿本书能够成为企业处理税收问题的好帮手。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中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税收学术和税收政策研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2007年,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