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著的这本《咖啡的味道(文学批评的散文形式)》分为文学问题、批评方法、生命方式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卡夫卡和袁枚》、《红楼梦中的家事》、《咖啡的味道》、《幻想的真实》、《突然陌生》、《文化与习惯》、《文化的理解》、《喧嚣与宁静》、《怀念老房子》、《死死活活相跟上》、《生命的维度》等文章。
《近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研究了清末民初女性知识群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身份确认和性别叙事问题,上承古典“才女闺秀”,下启现代女性作家群,以近代女性报刊读物为分析对象,以文学叙事、文化现象为重点研究方向,从性别角度阐释女性作家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自我”社会文化身份的逐渐确立,勾勒了近代女性写作群体在清末民初社会格局复杂
丁富生、王育红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新编》适用于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师范类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其他普本非中文专业等。本教材以文学史叙述为纲,各编各章节以提纲式贯穿,体现中国文学史的概念,并注重其完整性、系统性;同时突出重要作家及其创作风格,重点解读代表性的作品,具有灵活性、丰富性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本书名为《中国文学批评》,虽不言“批评史”,但其实就是以时间线索辑论古今zui经典的五六十家文学批评著作进行述论,实际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精选精论”。作者秉承深厚的桐城派传统,对古今诸家文学批评观的评议尽力做到了知人论世,即所谓“了解之同情”。如关于纪晓岚对方回的否定,本书有如下评议:“像方回这种人,既然晚年在元朝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开放时期的新时期文学,主要由“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系列论文组成;第二部分:网络时代的“80后”文学,对崛起的“80后”新生代作家(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的主要作品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互动时代的“本土化”文学,主要对广东文学、黎族文学及赣文化特征进行了阐述。
本稿件内含文章的种类不一,有论文稿,有研究综述稿件,有专题研究文献目录索引稿件。内容主要是针对儒学的研究,涵盖有方法论、文化、文献、经学、比较学。还有学术动态和文献综述的介绍。从内容涵盖的古今中外,到研究方向的百花齐放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一本研究集刊。
《德译中国文学名著研究》为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宋健飞教授结合多年文学翻译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倾力所著,旨在向广大德语专业师生以及德汉、汉德翻译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呈现德国翻译家们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情况。《德译中国文学名著研究》精选二十三篇(部)中国文学名作,既有耳熟能详的古代国学经典,亦有蜚声海内外的当代小说。在选摘与对比
本书从历史记忆与想象、文学传播与接受、士人精神传统的形成等多个维度,探讨了竹林七贤与唐代文学之间的历史与文化关联,重点关注唐代士人在精神气质上曾受过七贤所代表的“竹林精神”怎样的影响,同时,关注唐代文学对由七贤所创造的“竹林文学”有过哪些方面的接受。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秩序正在被重新型构。令人警醒的是,中国现代以降传统文史哲即基本处于断裂状态,如何在全球性及现代性全新前提与语境之下予以重新整合,如何重新建构中国和中国人的主体性,并从历史主义传统的人文主义向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全面开放,是当下人文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书侧重于“人文重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