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记录在第三极青藏高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考古手记。作为一部反映青藏高原考古的通俗读物,作者通过十余篇随笔及多幅直观的实物图和形象的线描图,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获得的手田野资料,图文并茂、通俗、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其在发掘西藏拉萨曲贡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为代表的史前文化遗址过
《文物保护修复与鉴赏》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借鉴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众读者学习文物保护和文物鉴赏知识方面的工具书。 本书分为保护修复篇与鉴赏篇,每篇由十余篇独立的文章组成。保护修复篇主要选择不同材质的文物,采用的保护修复方式、方法和流程情况,绝大部分均来自作者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同时,结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
本书是以介绍和研究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及太阳崇拜文化的为主要内容的普及类图书。太阳神鸟出土于金沙遗址,是早期古蜀国的重要器物,它以简练和生动的图像语言,透露了古蜀太阳神话的传说,反映了商周时期古蜀国极为盛行的太阳崇拜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全书共分为四篇,分别为篇神鸟惊现世:华夏文明再现辉煌,第二篇光明之天使:
本书在全面搜集含带专名的商周青铜礼器材料基础上,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古文字学、统计学,辅之以文献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方法和技术,较深入地探讨了商周青铜礼器基本的分类名称及其自名,深刻地揭示了青铜礼器的定名原理,为商周青铜礼器定名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参照标准。
本书以图录的形式,按类别选取数百幅文献图片,分章程、路线图、地图股份簿、息折、股东常会入座券及存根年报、月报、布告时刻表、票价表、乘车票、行李票、货运票信函及其他五章来展现新宁铁路筹办、募集资金、修建、运营和管理的过程。有助于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新宁铁路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学界业界提供了研究铁路历史、侨乡历史的原始资料。
20世纪初之汉魏石经研究,王国维无疑是先驱,而王国维、罗振玉、马衡、徐森玉、张国淦、王献唐、孙海波等是中心人物,其中马衡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地位的便利,与王国维、罗振玉以及各方学者各地藏家都有联系,且亲自数度访洛搜集石经,所以是中心人物的核心。马衡先生被郭沫若先生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精于
城子崖是中国考古圣地,也是济南标志性文化地之一。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城子崖遗址90年前被发现、被发掘、以悠远历史震惊天下的传奇故事,并向读者介绍了城子崖遗址的意义与价值、海岱史前文化的发展历程、龙山先民的衣食生活、以黑陶为代表的出土国宝。有利于面向济南内外的读者群众,普及城子崖的存在及价值,打响济南城市品牌。
多年以来,作者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研讨,共出版编撰论文集三、论著四,发表论文百余篇。近来作者从中选出50余篇已发表过的论文,编辑出版个人《学术文集》。本书从考古篇、文献篇两大方面入手,并在后附有个人论著目录方便查阅。考古篇主要讲述作者的考古经历及考古研究成果,对弘扬传统文化、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篇主要围绕上古时期及
该书对绵阳地区文物进行梳理,按照类型和属地原则进行分类,对绵阳地区各类文物出土情况和保存情况以及作为文化资源介绍情况进行研究。本书虽然以志命名,但是与旧志书不同,将研究现状和新的研究方向相结合,从深入和普及两个角度更为全面的介绍绵阳文物。本书内容涉及绵阳地区的广元、剑阁、江油、绵阳、安县、遂宁、射洪、梓潼、平武、三台、
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组成的澳门联合考古队于2010~2012年期间在圣保禄学院遗址发掘的成果。遗址内发现学院夯土围墙和大型基岩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瓷器碎片以及砖瓦类建筑构件残片,其中包括不少年代约为明末清初的外销瓷残片,为中国陶瓷器外销、海上丝绸之路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