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一战的第三阶段1916―1918年,前两年双方处于势均力敌僵持状态。法英发动过索姆河战役,阿拉斯之战,梅西纳之战,帕森达勒之战和康布雷之战。德国则试图攻取法兰西荣誉与精神的基石――凡尔登。但双方均未有建树。 海战方面,日德兰会战英国多次坐失良机,丘吉尔对此有详尽描叙,深刻地剖析了英海军主帅的保守思想,但英国在海
本书专写一战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 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
1919年,著名的巴黎和会召开。战争状态终于结束了,然而,欧洲各国却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种困境。战败国面临着严峻的制裁,而战胜国则各自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列强重新达成平衡,希望达成*和平的愿景。然而,这个愿景看起来显得非常脆弱。在欧洲大陆,局部的争斗从未结束。法国和德国并没有真正
1911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本书陈述了19111914年欧洲的历史背景,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图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炮火硝烟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作者剖析了*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因,并从英国所处的角度描述了一战*初阶段西线战争的状况。以东线、西线和南线,勾勒出宏
数年前,一颗炸弹在香奈儿康邦街总店爆炸了。一群哥德普洛恐怖分子声称,他们要打击法国*有声望的地方。他们袭击的不是卢浮宫、爱丽舍宫,而是可可香奈儿著名的镜沙龙。沙龙的主人竟是个出生农家,在收容孤儿的女修道院长大的女人。 她思想大胆、意志坚强,崇尚自由。在美好年代的鼎盛时期,她剥掉了女人们身上的紧身胸衣和羽毛装饰,让她们剪
写过希特勒传记的人有很多,但真正亲眼见过希特勒本人的却寥寥无几。 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时任哥伦比亚公司驻德记者、后来成为史学泰斗的威廉·夏伊勒来到柏林,开始了对希特勒长期的跟踪报道。他亲眼见证了希特勒从权力*一步步走向毁灭。 在柏林,我目睹希特勒登上元首的宝座,进行煽动人心的演讲。无数人陷入
《论巴赫》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
詹姆斯·罗兹6岁时被学校体育老师强奸了。不止一次。 三十余年过去了,他依然被这一事件纠缠。在这本书中,他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人生里每一个灼热的细节:性侵、借毒品和酒精逃避、自杀、精神病院里的强制治疗;初恋、婚姻、孩子的降临、离异、再次恋爱…… 但真正让他与众不同的,是音乐。1
陈瑞献是当代新加坡较为杰出的多媒体艺术家,创作力充沛、勇于突破,因此在艺术上每能开拓新境。诗人兼报人潘正镭通过与多元艺术家对艺术课题广泛对话的积累,在本书中通过访谈、特稿、诗歌及散文,展现陈瑞献的种种创作项目背后的理念,展现作者对国际文化角力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艺术环境逆势而上的勇往追求。
倾听毕加索艺术与人生的双重交响,如人生般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如艺术般光辉璀璨的人生图景。毕加索是现代绘画中立体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谈资与想象空间。《毕加索》的作者以大量的一手资料、细致的现场考察,以及充满个人风格的表述方式,向读者介绍了毕加索从蓝色时期、玫瑰时期到立体主义时期的艺术历史,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