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不作为犯罪研究的深入、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立法界、司法界、刑法学界有识之士关注的逐渐加深,我们自然会发现,我们现有的刑法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惩治不作为犯罪的需要,原有的建立在作为犯罪理论基础上的刑法规范体系亟待调整、充实和完善,刑法有关条文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和扩张。一方面,刑法总则中的一般性规定,需要从不作为犯罪
吴宏耀、种松志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分正文与注疏两部分。从文字内容可知,正文乃冈田朝太郎博士的讲授,注疏则为汪有龄的评述。故校勘本就注疏文字采用仿宋、缩进格式,以示区别。该书由“日本法学博士冈田朝太郎讲授朝阳大学校长 钱塘汪有龄译述”。
本编为日本法学博士冈田朝太郎先生所讲授。先生讲授是编之时,一面为我法律馆草订《刑事诉讼法》。篇中引用中“刑诉”云云,即草案条文。*因草案尚待修改,故多引日本现行《刑诉法》及改正案以证明之。**日本《刑诉法改正案》为世界*《刑诉法》,抉择最精,折衷至当。先生取“改正案”之精华,为中[国]刑诉之材料,故本编所述,可视作日
《民商法论丛(第50卷)》宗旨: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最新判例学说,研究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重大法律问题,为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我国民商法理论水准,培养民商法理论人才。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可谓当今刑法理论中的学派之争。学派之争可以将理论研究引向深入。一方面,刑法理论对诸多具体问题的不同看法,源于基本立场的不同。如果一位研究者没有学派意识,便可能忽视自己的具体观点与基本立场的关系,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学派的形成会迫使研究者思考自己采取了何种立场、属于哪种学派,从而
《证据法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证据法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理论问题,并注意将证据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司法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和公安机关实际工作相结合。书中既有对全新的现行法律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又有对现行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立法建议和介绍国外有关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
每个人都喜欢刺激的侦探故事。侦探故事可以让我们从世俗中脱身而出,带领我们去探寻我们想象中的蛮荒之地。但侦探故事可不仅仅发生在书本里、电视上或电影中。不幸得很,像抢劫、绑架和其他各种犯罪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犯罪是指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我们不断地在新闻中听到关于犯罪的报道。当我们获悉某个犯罪的消息时,我们常常会想:“
刑法生态法益论
《中国律师实训经典·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刑事程序故事》图书以美国正式案例的庭审程序为素材,鲜明生动地再现了存在于律师、法官和陪审团角色中的智慧与素养。读来栩栩如生,读者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精彩故事中学习到成熟精密的法律诉讼程序和技巧。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在这项原则的指引下,我国的人权教育和研究均在稳步发展。然而,正如《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中所说的:“中国的人权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不断推进人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为了推进我国的人权事业,为我国从事人权教育、人权研究和人权实践活动的人们提供关于人权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