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何永炎先生多年来发表在报刊专栏上的读诗随笔结集,书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作者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唐宋名家的经典作品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个人境遇和情感体验相联系,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带领读者窥见唐代的社会面貌,领悟古代诗人高洁的爱国情怀、悠然的人生态度、心系天
金庸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对金庸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经成为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为《金学馆》丛书之一,为对金庸作品《天龙八部》的解读。本书从逍遥派与慕容世家这两个家族形象入手,探究作品内外的故事。作者是金庸研究专家,对金庸作品的解读独具一格,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本书为叶嘉莹先生亲手择定的词论作品集。其文所论及词人自五代至于清,内容在融贯东西方文论的基础上,既探求词这一特殊文体的幽微深隐的美感,又标举各代词家的特色及成就,更建构出完整而清晰的词体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体悟中国传统士人的文化精神。本书语言古雅,取譬深刻,每一论断都发人深省,能为古典诗词研究者及古典文化爱好
本书稿勾勒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介绍中国诗歌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按照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划分历史时期,总结各时期中国诗歌的发展特点与艺术成就,评析代表性诗人诗作,帮助读者把握中国诗歌发展的规律、本质,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
本书勾勒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脉络,阐释中国散文的性质、发端、体制、流变和影响等问题,总结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散文的阶段特点、艺术成就及总体风貌,间以散文名篇佳作赏析,帮助读者把握散文发展的规律、本质,领略散文的艺术之美。
《<带灯>研究》是贾平凹研究资料汇编丛书的一本,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部分自述与对话,包括小说后记和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第二部分评论家从叙事学、生态学、文体学等不同层面对《带灯》展开了文本分析研究;第三部分将《带灯》与《认罪书》《山路》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部分宏观研究还从翻译学、戏曲改编等方面探索了《带灯》研究的多种可能
本书通过对著名作家张平的一系列代表性小说作品,诸如《姐姐》《祭妻》《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孤儿泪》《国家干部》《重新生活》等的深度文本细读,一方面结合相关的生平传记资料,另一方面也把作家纳入总体的新时期文学思潮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展开具有综合性的全面研究,并终提炼概括出张平文学写作的基本特质。张平的小说创作先后经历
本书是修订版,分上、下两编。上编“古代戏曲与东方戏剧”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戏曲与印度、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古代戏剧的关系,对戏曲系从印度输入的成说提出了质疑,通过与周边国家古代戏剧的比较,概括戏曲的民族特色,发掘其精神蕴涵和独特价值,寻找古代戏曲在东方文化体系中的历史坐标;下编“古代戏曲与东方宗教”主要论述戏曲、道二教的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历史境遇和文化思想背景下,围绕现代中国诗歌与绘画的关系这个核心,本书从写实主义、大众主义、现代主义、传统主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对现代中国作家作品、艺术现象的梳理是论述的基础,由此导向对二者关系的爬梳,着力发掘隐含其中的问题,旨在引发新的思考。选题在对诗画传统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中国现
本书针对元杂剧校勘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九章:绪论部分,整体审视元杂剧校勘发展演变历程,总结元杂剧校勘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点;第一章是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校勘研究,考证赵琦美整理编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过程,系统研究其校语;第二章是明清时期《西厢记》校勘研究,通过明清时期王骥德、凌濛初、张深之、毛奇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