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部分本科生的科研成果,每篇文章都附有学业导师和论文指导老师的评语,作为岳麓书院创办历史学本科教育和从事本科人才培养的文字成果,亦可作为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绝的重要见证书稿是岳麓书院本科生优秀论文集第三辑,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本书为《北大史学》第24辑,为“信息沟通”专号,执行主编为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本辑收录专题研究论文9篇、学术评论4篇、“前言往行”3篇。研究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政务沟通、文书形成流传问题,以及几篇书评。怀念文章中主要是对邓广铭、邵循正先生的追忆。本书为北大历史系主办,赵世瑜主编,至今出版23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序言部分导读《陆懋德的生平与学术贡献》由陈小赤、邵华撰写,对读者了解陆懋德生平与学术成就提供基本了解。正文部分主要是对陆懋德文章汇集整理,第三部分是《陆懋德著述编年》,使读者对陆懋德著作写作线索有基本了解。
本书收录雷海宗中国古史论文10篇,西洋古史论文11篇,分“中国古史论”“西洋古史论”二章,辑录雷海宗先生在先秦时期史学研究、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华北的农业、历法的起源与先秦历法、世界史分期、上古中晚期亚欧草原游牧文明、公元纪年及中译名问题、近代史上的罗马教、基督教宗派及其性质、对世界中古史教学方法由分期法
本书以疏解博丹《方法》一书为线索,对照其他主要作品,结合博丹身处时代的混乱局面,展现作为16世纪的智识巨匠,博丹如何坚守自身的精神品质,承担起作为国家公民的重任。本书同时结合法兰西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分析博丹的写作目的及其抱负,揭示他对时局的思考及其理论贡献,并讨论博丹从政治学和政治史学向政治哲学的上升。同时,作为智识人
本书是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利用报刊广告等各种文献资料对清末(1901-1911)历史译著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的专著。全书在论述清末历史译著的整理情况、分析清末历史译著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交代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从清末历史译著的种类与特点、清末历史译著的译介与出版、清末史传译著中的东亚人等方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于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以繁荣和推动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本书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如下:(一)马克思主义史学。(二)史通学研究。(三)中国史学史
理查德·威廉·索森(SirRichardWilliamSouthern,1912200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中世纪历史学家之一,在他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中世纪盛期思想文化的构建。从1953年出版《中世纪的形成》以来,索森对中世纪盛期的整体结构、中世纪人文主义与经院人文主义,以及英格兰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5卷,主题为“社会史的新探索”,聚焦国内社会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边缘空间”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清代闽浙赣边区移民、越南的民间教派、清末东北的“马贼”为研究对象;“转型秩序”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民国时期的民党、
本书尝试对西方全球史学进行系统梳理与综合研究,这对国内外学界而言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世界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学术背景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对西方全球史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其学术价值与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给予其适当的历史定位。书中设定的各个研究专题是全面把握西方全球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