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孙柔之《瑞应图》一书,是专门记录符瑞物象品目的著作,分门别类,辑录天瑞如“德星”,地瑞如“醴泉”,动物瑞如“白虎”,植物瑞如“嘉禾”,矿物瑞如“金玉”,器物瑞如“宝鼎”,神仙瑞如“真人”,文字瑞如“河图”等一百三十余种,并附有图画,为符瑞物象文献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是明代中期文人李梦阳(1473-1530)的专人研究著作。以这一特殊人物为关注中心,作者注意到了与其生活的时代相关的诸多重要议题,包括明代科举取士的名额,南北人官僚特色,北宋古文运动的原委,南宋道学及其诘难者和竞争学派的学说,等等。因此,该书从多方面叙述和解释了李梦阳诗文复古运动的原委始末,而重点关注所及,包括了明
清人姚苎田从《史记》130篇中选出最为精彩的51篇,作了精心剪裁,使情节更为紧凑,名为《史记菁华录》。并以眉评、夹评、篇末评等形式,就章法结构、遣字造句、微言大义以至总体立意作了评论。书末附录朱自清先生长篇导言。
本书旨在对先秦人物品评的发展进程进行历时性梳理,并揭示其内在的发展线索和演变逻辑。书稿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西周的思想世界,《诗经》风诗人物品评,春秋时代思想世界的剧烈变革及该时期人物品评及《左传》《国语》《论语》人物品评。
经历宋元交替,元初知识人群体整体上并非如传统研究所简单认为的消沉、不合作甚至充满对新政权的抵抗,反而他们不论是在朝廷上还是在地方社会,皆展现了较为强烈地积极又活跃的认同倾向。元初江南知识人群体在地方上积极活动,对稳定初期社会秩序起到关键作用,并逐渐确立相关家族的地方影响。
本书收录元明清时代蒙古族以汉文创作的作家一百九十二人,收诗一千二百余首,词十七首,套数十七首,小令四十四首,散文共一百六十篇,按作者行年先后顺序排列。
敦煌写本医籍为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涉医写卷,日本汉籍主要选取日本平安时代撰写的汉文医籍,兼及其他汉籍。敦煌写本抄录当时盛行的书籍,日本汉籍多引录传入的汉籍,敦煌写本所抄之书部分后世亡佚,日本汉籍所引典籍国内也多散佚;敦煌写本医籍为出土文献,未经传世篡改,日本汉籍为保存较好的域外文献,均能较好地还原时代真实性,具有国内传世文
本刊为《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11辑,主题为近代中国的书籍史/阅读史。
"近年来,南京博物院在溧阳境内的考古工作可谓“精耕细作”,先后承担溧阳神墩遗址、秦堂山遗址、东滩头遗址等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对溧阳境内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内涵、重要文物资源分布以及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等具有整体性掌握和深入性研究。本书稿是利用考古出土资料实证溧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有力尝试,是推动溧阳定位历史文化名
黄淳耀,明末嘉定人,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1643)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1645),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