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福建省社科联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三辑)中的一本,是宋代理学家罗从彦的小传。他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以穷经为学。曾与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的首传弟子杨时讲易至乾九四爻。后师从杨时于龟山,学成后筑室山中,倡道东南,往求学者众。1132年以特科授博罗主薄,入罗浮山穷天地万物之理及古今事变之归,前往求
游酢(10531123),建州建阳(建阳麻沙镇长坪村)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本书以10个章节,详细讲述了道学南传先驱者游酢的精彩人生,书稿中不仅有他少年求学的经历,也有其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千古美谈。不仅写了游酢在理学上面的卓越贡献,还有其在仕途上面的坎坷与建树,及其清正廉洁的风骨。书稿还详细讲述了其交友、教育方面的经
《新订关学编(纪念张载诞辰一千周年)》在以往《关学编》文献重要版本为基础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按照诸序录、凡例录、前编、正编、后编的分类,全面收录并按照历史顺序重新编排、点校《关学编》文献,并对《关学编》中的重要人物、名词做了重点解释,在原有文本脉络的基础上做出精要点评,是目前收录最全、考证最详的关学文献汇编成果,对学者
本书邀请张立文、陈来、赵馥洁、张践及韩国张闰珠、新加坡王昌伟等国内外著名关学研究者及哲学史专家,分为22个题目,较为完整地展现关学的基本精神、特点及关学从北宋至清末的流变,阐释关学共同体智慧,张载的思想、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等问题,并阐述明清以来关学的特点和走向,以及关学历史文献建构的核心观念和人文精神。本书在弘扬中华优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关学的创始人,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他以儒家经典为依据,在批判和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对经典的“义理之学”进行发明贯通,最终创立起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本书旨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张载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系统、思想品格、与关学流派的关系进行发掘,力图完整呈现张载思想的整体面貌,还原
本书从朱熹从学、科举仕途、为官、办学、爱国等方面介绍了他的一生,并且还对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道德哲学、对后世的影响等作了深入分析;同时,为了适应当前朱子文化的盛行,本书还丰富了朱子祭祀这一部分内容。全书展现了朱熹的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热衷学术研究与传播的思想精神。
堪稱理學開山的周敦頤,開創了宋學學派濂洛關閩之濂溪學,在宋代以後的東亞思想史上影響广泛而深遠。本書在學界已有濂溪學文獻的基礎上,廣羅相關省市縣歷代方志、古代别集舆總集、道藏等180多種文獻,對濂溪學史料進行輯佚、辨偽、考證、校勘而成,编排選取地方志體例,涵攝圖志、史志、藝文志等,是一部門類清晰可讀、内容豐富可信、校勘仔
本书收集和整理了晚清时期西北著名学者刘尔炘一生的全部著作,涵盖经、史、子、集各个部分。刘尔炘为陇上大儒,自京城回归乡里之后,主讲于五泉书院,撰《治经条例》,历讲《诗》《书》《易》《春秋》诸经,整理后成为本集中的重要专著《?经日记》多种。又刊行陇上名贤著作,以阐扬地方文化,亲自撰述《陇右轶余集》《皋兰乡贤事略》《甘肃人物
《关学思想史(增订本纪念张载诞辰一千周年)》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对“关学”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刘学智教授立足于多年来对关学文献的梳理与思考,最终对“关学”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关学是指由张载创立并在其后的传播流衍中与张载学脉相承相通之关中理学。”并指出“关学是一个有本源根基、学脉传承、学术宗旨、风格独特而又开放
本书主要内括:《小学》的重要性与研究概况、“小学”正名、《小学》成书过程、“三纲九目”与“三纲八目”:《小学》与《大学》、《小学》体现出的“知行观”:“知先行后,知行相须”、《小学》的性质:“修身大法”、朱子对《小学》“六篇”的总论:“复其初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