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拣选与玄奘所传“法相唯识”有关的三部西夏文译本,即《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刊布其录文,用“四行对译法”对西夏文进行了对勘与释读,并利用他校法与本校法,对残损部分的西夏文进行了拟补。将民族文字文献与汉文资料相结合,通过解读这三部具有明确汉文来源的文献,从中总结出一批专有“
月满天心痴迷研究李叔同二十多年,欣赏他的真性情,沉迷于他的大智慧,到处搜集资料和照片,把心血熬成书,还读者一个真性情的李叔同。在作者的笔下,天才神童、风流才子、云水高僧、名门富二代、“渣男”、世间最高尚的人之一、弘一大师、丰子恺的老师,这些身份和标签,犹如风拂花叶,见景见春,层层叠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精神世界。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有两派——净土宗,禅宗,在江西这块土地上建宗立派,蔚为壮观。净土宗早在东晋时期由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开创,此后衍生出历史上净宗十三祖,门徒广及海外。禅宗与江西的渊源更为深厚,唐代慧能之后南宗禅的“五家七宗”,在江西境内道场林立、名僧云集。沩仰之“仰”即来自宜春仰山,临济宗源头即宜丰黄檗山,曹洞宗则创自宜
《净土日诵集要:佛说阿弥陀经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合本》是一部线装本佛教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古籍整理作品。《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最为普及的大乘经典,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问,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本经言简意赅,无问自说,什公迻译,古今流通。《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称《观音经普门品》、《观世音经》、《普门品经》等。《妙
《净土日诵集要:佛说无量寿经》是“净土五经一论”中的经典之一,也是一部线装本古籍整理。《净土日诵集要》系列图书,是以净土经典为主的系列文献,通过甄选常读常诵的经典,整理校对、集成一套,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佛说无量寿经》略名《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经》、《观经》,亦称《十六观经》,共二卷,曹魏康僧铠译。现存五种原译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全40册)简称《大般若经》,是介绍“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典总集,是大乘佛教根本经典。“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汇编,在我国流传很广的《心经》《能断金刚经》均出自其中。全书共十六会,六百卷,唐代玄奘法师译于660-663年。本次全文标点,以中华书局出
这是一部古籍类图书的转写注解本,是由雍和宫经师、蒙古族青年学者图布丹夏珠转写整理清代高僧、蒙古族著名学者、翻译家固始噶居巴·洛桑策培(1761-1834)所译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由上册:转写稿和下册:影印稿组成。转写稿包括图布丹夏珠所作详细注解和14幅图片。该书稿,对于研究宗喀巴哲学理论、古代蒙古文翻译(藏译蒙)
本译集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参之以大正藏等整理点校而成,以简体横排的方式结集出版。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卷与第二卷主要是般若类经典,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等。第三、四、五卷为《大智度论》,此论为释经之作,即对《摩诃般若经》的全面注解。第六卷包括《十二门论》《中论》《百论》以及《十住毗婆沙论》《大庄严经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书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有助于树立从初入道依止善知识起直至最终成道有关整个菩提道的正知正见,打好实修基础;亦可将平日零散所学
本书贯穿对几个重点问题的思考:1.业(行为)的实质与构成条件,以“思”释业的社会学意义与生命哲学意义。2.如何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其行为合理性的依据为何。3.理解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佛教伦理的定位:功利主义、美德论抑或义务论,其意义是什么。4.在业论背景下如何理解他人、世界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