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津区灯谜协会和成都市新津区地志办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编纂的一本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津灯谜”的专志。本书内容包括新津灯谜的起源、灯谜组织、灯谜知识普及、灯谜赛事、灯谜文化交流、新津灯谜的艺术特点、新津灯谜所获荣誉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新津灯谜的历史、文化和成就。同时,在附录部分还收录了一些
本书所选元稹代表作品、名篇佳作,兼顾各种诗体、风格,律诗、绝句、古风、歌行等,全面反映诗词成就及各时期作品特征。
本书以“历史叙事”为线索,勾勒出梁晓声小说创作的主要脉络,并作出客观的总体评价。第一部分围绕梁晓声对于历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展开,也可以理解为作家的历史观探究。第二部分从伦理诉求的角度研究梁晓声小说的历史叙事。第三部分侧重于阐释梁晓声小说的历史叙事方法。第四部分研究了梁晓声在小说中进行历史叙事时的情感表现。
我国的神话内容虽单薄,多以零碎、片段的形式保存,但它却为后世文学“铺陈”叙事的一个参照。在对神话的叙述里,有深重的忧患意识,有对生命和生存现状的思考,有艰苦卓绝的为民奋斗的事迹,也有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这些是后世文学珍贵的艺术宝库。本书研究的内容是中国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从神话对文学的主题、形象、意象、形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又名脂残本、脂铨本,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为清乾隆甲戌年,故名甲戌本,现仅存十六回,一般认为是现存的抄本《红楼梦》中年代最早的。1927年胡适在上海购得,后寄存在美国。1961年在台湾影印出版,之后海内外翻印不断。直至今天,内地所有的影
350年以前,我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说“天下之乐,莫若读书”,而“读书之乐,莫若读《水浒》”。他又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而现在我们可以加上一句:不读《金本(水浒)》,又何以能知《水浒》之奇。金圣叹博学多才,有丰富的文学素养,他对《水浒》做作的评语,其实是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来讨论小说
《新时代中国民间故事理论建构》本论文集主要为新时代中国故事学理论研讨会暨《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发布会的成果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故事学理论研究状态和刘守华故事学的重要贡献,会议论文集是学术会议的核心产品,体现了学界的知识生产方式与学术史进展,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该书稿分成两大部分,包括“上编故事学研究”和“下编传说、神话及
晚清时期,社会变动激烈,传统思想观念面临巨大挑战,走出国门,行游异域,是当时了解世界最直接的方式。斌椿、张德彝、郭嵩焘等人初出国门时,国人的疑虑、不解乃至谩骂;甲午战后,异域游记成为能富国强民的“新学”而洛阳纸贵。异域游记中游踪细节与生活场景书写背后蕴藏着经验与心态的变化,这种变化借由近代印刷出版技术大量复制传播,促使
本书共分为十讲,从贾平凹的《秦腔》到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每部作品都被精心解析,突出其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贾平凹的《秦腔》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变迁和传统文化的衰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语言运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对鄂温克族历史变迁的描绘,探讨了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主题;莫言的《蛙》和刘震云的《一
本书为对台湾80后小说的研究,题材基本无涉台内容,无涉台敏感政治问题与涉台用语。21世纪以来,台湾80后作家通过新媒体和各大文学奖迅速崛起,成为台湾文坛一股新的力量,他们不仅继承了已有的文学传统,还在文学形式、技巧、主题、题材上都有所创新。大量作品的出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