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悟》是路辉先生古中医系列重要著作,对中医起源、发展、现况进行了深入思考,言不虚发,论不妄立,对中医界各种思想正本清源,出版4年,读者反响强烈,现补充将近1倍内容出版第二版,内容更加丰富,说理更加透彻,以资读者。
书稿分为医林人物、方药传奇、药食同源、外治奇法、读书小志、医文杂谈六个部分。医林人物部分,以著名医家的某件医事为引,使用现代语言还原其历史场景,并阐述其中所蕴含之中医学原理;方药传奇和药食同源部分,所述皆大众耳熟能详之品,如金银花、冬虫夏草、人参、甘草、生姜、鸡蛋、萝卜等,但作者之立意新奇常超乎意料之外,给人以脑洞大开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医学著作11种,共计600万字左右。《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
《医门法律》为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撰著。全书分6卷,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基础上对中医诊法望闻问切等详细论述,论述中每每联系《内经》、张仲景与前贤论述,融入儒家与佛教思想,并不乏喻氏本人的心得体会与临床经验,对临床具有参考、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专著。本次整理,新增了点评,反映了专家多
《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于二〇一八年出版以来,颇受学界好评;其中的医案类及方剂类部分,尤其受到中医临牀界的关注。这批基本上属于孤本、流离上百年乃至数百年并且至今仍深藏于民间的珍稀医籍,其文献价值、临牀实用价值以及学术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然而限于当时条件以及整理进度,《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
《医学问对》系清代名医高上池著,清代名医王旭高评论。本书以问答形式深层阐释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发扬叶天士卫气营血和吴鞠通三焦辨证纲领,在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九种温病中,填补叶、吴二氏阙缺的治法,是对温病学的又一发展,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医学问对》系清代名医高上池著,清代名医
《简易医诀》为清代四川名医周云章所著,是以三言歌诀形式呈现的综合性医书,共四卷,包括伤寒、温病、杂病、女科、小儿、外科诸病的证治,在歌诀下详加注释,并贯以理、法、方、药,浅显易通。书中论方论治,皆以《金匮》、仲景为主,间引各家医书三十余种,并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方严谨,立论精当。此书成书后广为流传,有其孙周琛宣统元年(1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本卷收录《中国医史年表》《郭霭春医论》《残吟剩草》《郭霭春年谱》,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中国医史年表》是以表格形式勾勒出中国医学史发展脉络,简明扼要地列出医史发展中的大事记;《郭霭春医论》收录郭霭春医学论文13篇;《残吟剩草》收录郭霭春诗作30首;《郭霭春年谱》记载
中医四部经典是由《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合编而成,是中医必读之书,传统称为四部经典。这四部经典是祖国中医古籍中的宝贵遗产,向来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黄帝和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等论医之书,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