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多位当代中国西部小说家、诗人及其作品进行透析,并思考与之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书中收录的文章既涉及颇有影响的知名作家,也关乎正在成长的青年作家。作者身处西部,以独特的批评目光寻找这个时代的解密金钥,阐发存在的矛盾与困境。
本书内容分为三辑,辑一讨论文学写作与历史主体之间的互建关系,尤其是小资产阶级主体在当下写作中的迁延和新变。这是本书的重点。辑二是一组作家作品评论,强调写作的现场感和当下性。辑三是关于文学史观和批评观的几篇文章和访谈。
本书通过对新世纪十年文学的研读中,发现无后的意象,进而讨论新世纪中青春文学的精神处境和现实写作。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无后与青春的理论提出;无后意象背后的精神解读;青春文学在新世纪的写作研究。 新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意象婴儿,它常常是以残缺、病态的面貌出现,并作为小说历史书写的情节性结尾,这个婴儿同时存在
本书是有关中国文学的普及之作。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撷取有关农事、农民的诗歌、散文和故事,娓娓道来地为广大读者分析、解读,为人们从文学的角度了解我国先秦以来的农业生产及其历史打开了一扇门。
《文学这个魔方:王蒙王干对话录》:1988年末至1989年初,作家王蒙与青年评论家王干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对话,涉及文学的本质、现当代文学流派、文坛现状、文学创作与评论等诸多问题,并对活跃在当时文坛的中外作家如莫言、余华、贾平凹、高行健、张承志、张贤亮、马原、残雪、汪曾祺、林斤澜、王安忆、张抗抗、张洁、铁凝、刘心武、冯骥才
《励耘学刊(总第二十四辑2016年第2辑文学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视野、文学史研究、文化研究、文献考辨和青年论坛,等。
本书以“时代”为经,以“文体”为纬,以“史”带“文”,力求兼顾“作家”评介的整体性、连贯性,兼顾文学发展的“时代”特色,兼顾各种“文体”的源流演变。本书系统介绍了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广泛吸收目前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注意挖掘新资料,提出新问题,找到新视角,尝试做出新的解答。
本书在总结和概括法制文学的特征时,以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实证分析为基础,得出了符合文学实际的理论结论。一方面,从法制文学的内容层面上讨论了法律实施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揭示出法制文学作品不停留在法律实施的法治层面而渗入伦理道德心灵世界的文学特征;另一方面从文学生产体制和文学价值取向关系上,阐释法制文学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审美价
内容上,本书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顺序组织章节,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体,同时对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作了清晰的梳理;针对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文学思潮,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均有简明扼要的介绍。体例上,本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设置以下板块:文学史概论、作家介绍、作品选读、作品导读、思考与讨论、拓展与延伸和推荐阅读。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全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