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江都刘云斋先生诗集》(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第二十四册、第二十五册)的系统文本整理,对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扬州(甘泉)诗人刘倬的诗歌创作情况进行整体性描述;在此基础之上,细致分析刘倬诗集在题材内容、艺术风貌等各方面的特点;从对作品内容的具体分析出发,勾勒在作者生平、经行中较为重要的事件,尤其是与
本书为文化读物,含22篇关于《红楼梦》专题文章,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主要探讨了《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关系,包括《红楼梦》中的儒家文化基因、道家文化基因、墨家文化基因、《周易》文化基因等,另外也探讨了一些红学基本问题,如红学的源头等。本书文笔精美,可读性强,适宜于一般《红楼梦》爱好者阅读。本书为修订再版。此次修
本书围绕桐城文派的创建与发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比较与分析,还原了张英父子在桐城文派中应有的历史地位,厘清了桐城文派形成与发展的线索。本书稿是桐城派研究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2020爱国诗人陆游与浙江诗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内容主要分陆游本体研究、陆游接受研究和唐宋浙江诗路文化研究三大部分。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和乡土诗人,他笔下描写的浙江山水诗是浙江诗路文化的瑰宝,传承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钱锺书诗学方法论稿”。在钱锺书表面零散的诗学论述背后存在一个诗学方法的“潜体系”,其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在诗学探讨的形态层、主体层、批评层和逻辑层均有体现,而析理论世的诗学形态、解人谈艺的主体建构、多元考辨的批评模式、思转自圆的论述逻辑则成为“钱学”方法论的鲜明特征。这一方法体系融科学性
《汉代诗歌新论》有别于其他四平八稳断代文学史的写法,从中国诗歌史上有名的悬案——有名字留存的比如流行的李陵、班婕妤诗歌等,是否伪作假托开始,用一半的篇幅,讲述了为何汉代诗歌诗人写诗不留姓名,汉代诗歌观念与实际的矛盾,一方面继承发展先秦文化艺术的传统,逐渐确立儒家诗教统治地位,一方面,真正有活力的汉代“俗”诗处于自在发展
宋词,是粉墙里的秋千,庭院深锁,乱红飞过;宋词,是河堤上的杨柳,长条垂地,挽人行舟。 词是为美而生的文学形式,一词一世界,三百多年宋词史,见证了大雅宋朝的生活之美和生命之美。作者以时间为线索,自晚唐五代花间词派温庭筠、李煜等始,经婉约派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至宋、元之际集各派大成者姜夔、吴文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本书精选元代散曲作品,其中既有元好问、王实甫、张养浩、张可久等名家杰作,也有别具特色的小家作品。又从“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作品中选出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十出经典杂剧作品,囊括元曲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大悲剧”与“四大爱情剧”,以展示元曲艺术的整体面貌与巅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