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
本书为“石窟考古专题丛书”之一,是集中研究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学术专著。莫高窟第156窟是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也是归义军历史中的标志性洞窟,因此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全书从洞窟营建史再探、彩塑主尊身份考、敦煌石窟归义军首任都僧统洪辩供养像考、供养人画像研究等方面对莫高窟第156窟的保存现状及洞窟各壁图像
我国是世界漆手工艺的起源地,据前人研究大约在两汉时期,中国漆工艺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琉球群岛及东南亚等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漆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在几千年的漆工艺史中,分工越来越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世代相传。战国秦汉时期,我国漆器种类已经相当繁多。本书拟在前人研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涉及政治、
一、《广州传统建筑壁画》收录清末至民国广州传统建筑墙壁上的壁画,不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和门板画等。二、该书所收录的壁画及其所在建筑以广州历次文物普查成果为主,兼及2016年年底之前调查、拍摄过程中的新发现。三、该书所选传统建筑及其壁画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显示壁画所附建筑种类(祠堂、庙宇、民居
本书结合敦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绘画语言进行梳理分析,系统的解读壁画所体现的艺术风格、艺术特征和敦煌壁画的构图方式、造型手法、色彩结构、绘制技法。力图通过分析整理和对文献史的考察,从敦煌壁画的构成格局入手,运用图像学、艺术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资料引证,对敦煌壁画的文化特质、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做出较为全
80后新生代党史人精心挑选上海100处重要红色地标,一个地点、一个故事、一张图片,简明扼要地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光辉事迹。本书开本精致小巧,收录了现代摄影照片、手绘、历史老照片和油画104幅,图文并茂地呈现了红色纪念地的现今地址、建筑特征与样貌,便于读者随时随地携带书本依址参观,立体感受上海的红色血脉。同时配以红色地
在敦煌壁画中,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敦煌莫高窟也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乐舞形象辞典,大多数洞窟里都保存有形象各异、姿态有别的乐舞,在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绘着成组成群的乐队和单人、双人的舞蹈,是我国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
本书共收21篇文章,涉及青铜器、夏家台战国简、清华简、上博简、张家山汉简、玉门关汉简、马王堆帛书等多批出土资料,内容则涵盖了古文字研究、古汉语研究、史学研究、医学史研究等诸多方面。既有对新出土简牍的释文整理,也有对传统热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让读者了解到简帛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另外,书中还有专文介绍2016-2019年
本书为北京市朝阳区孙河、望京、单店、常营、黑庄户地区配合工程建设的考古发掘报告集。在上述考古发掘中,共发掘唐代墓葬1座、明代墓葬4座、清代墓葬80座,出土了陶、瓷、铜等不同质地的文物,丰富和完善了北部地区的考古学研究资料。本书可供从事考古、文物、历史等研究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