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近距空中支援的概念、特点及作用入手,回顾了从*次世界大战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历次局部战争中近距空中支援所发挥的作用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系统总结了近距空中支援的形成及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的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基本战术、实施程序及发展趋势,并对未来近距空中支援的武器装备研制需求进
《西南联大军事时局评论(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丛书》选编抗战时期曾昭抡、蔡维藩、雷海宗、张印堂等联大学者的军事时局评论百余篇,包括时事析要、战局分析、军事历史理论、国防科学介绍、抗战军事工业等多方面内容,其体裁既有长篇的时局综述和深度分析,又有讲求时效、迅速反映战况的追踪性述评或战事短评。丰富及时,蔚为大观。它
本书梳理了日本近代四场对外战争决策中情报保障的基本脉络,分析了日本情报保障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成败得失,在充分肯定日本情报工作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客观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以日本战争决策中情报保障的经验教训为基础,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情报保障在战争决策中的局限性,并就情报与决策关系以及如何加强情报对决策的辅助作用提出了自己
《战争史》是我们时代*卓越的战争历史学家约翰·基根写给文明世界每个普通人的经典之作,它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跨越4000年的历史时空,讲述战争如何影响文明,以及战争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人类进入现代世界,战争从未远离。战争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文明演变的主要动力。它不仅引发
本土决战:1945
本书采用地域性作战、逐场布景的描写方式,呈现了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侵略东南亚,以及中途岛战役的场景概貌。中国远征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迎来登场之机。日本对美宣战,在一团混乱之中开启地狱之门。*场景却是:日本迅速侵占马来亚半岛、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南部,并逼迫泰国对日妥协。 中国远征军的出现,又意义何为?出现何种转机?美国
本书为一部世界军事历史类图书。为《太平洋战争全史书系》(全5卷)的第三卷。于史料基础上,本书主要描写了1943年太平洋战争上日、美两军相持不下,拉锯南太平洋的战况。日、美两军鏖战太平洋战场,决战空海之间。本书以高度的史实把握能力、材料的甄别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客观的描述
1944年,日本前方战局日益恶化,后方资源山穷水尽。为了保住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东亚所获得的政治特权,这场日益难打的仗将如何继续打下去?美国如何才能以更小的代价战胜日本?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将美国的利益*化?…… 本书首次站在较为客观的角度,从日美双方的国内政治博弈,海陆相争的将帅争衡,电报往来
全景展现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环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态势和交战双方部署,详细解读太平洋战争爆发背后的权谋与博弈,详尽揭示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背景、始末、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及鲜为人知的细节。 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背后是否另有隐情?美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但是否为其确立以航母为中心的现代海军思想产生影响?战争开端,正当人们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使得二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转折。参与登陆作战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法国等多国部队,他们与严阵以待的德军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殊死搏斗。《诺曼底的六支军队: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从英美两国艰难确立作战计划讲起,剖析了上述六国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和桌面下的博弈,除了紧张的战斗场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