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个章节,第1-2章明确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最艰巨的任务。第3-9章从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到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先富带后富,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终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振兴。第10章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转
本书使用改进的气候和作物生产数据集,探究1980-2008年中国各种植区作物生长期的气候趋势及其对主要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影响产量的主要机理是气候变暖通过加快作物发育速度,从而减少作物生长持续时间和产量积累,并通过增加极端温度和热应激来降低作物产量。
本书立足于乡村第一线,定位于为三农理论与实践,是三农研究领域的经典学术MOOK,为农村研究“官、学、民”三者搭建起良好的互动平台。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担任本书主编,陈锡文、杜鹰、唐仁健、韩俊、李培林、蔡昉、温思美、张晓山等国内知名学者担任本书学术委员,强大的学术研究团队
本书基于自主治理理论,构建了社会资本与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使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中的623个村庄样本,建立了Logit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乡村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本书主要内容是在分析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探讨了黑龙江省大豆-玉米轮作技术体系、对俄大豆投资问题研究、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等大豆产业发展问题;最后分析了大庆市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种植结构调整下特色种植业发展、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农村秸秆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发展研究(2021)
本书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地域文化的基本内容;其次,对地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设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及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人才培养等内容,对地域文化下的乡村振兴设计做了进一步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治理内容。
本书是基于保定市地貌类型特点,参照《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保定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参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2008)要求,结合河北省统一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方案》、《耕地质量技术规范》和耕地综合指数划分标准的要求等对保定市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良利用措施。本
本书从以探索出了新路子、创造出了新模式:一是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着力解决了留守老人、妇女及的需求,为开展兜底服务提供鲜活样本;二是聚焦村民内生力量,着力培育了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力量,为激活乡村自治活力提供精品佳作;三是聚焦推动城乡融合,着力链接了多元城市资源满足乡村发展需求,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做法;四是聚焦共建
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评价理论与方法,阐述了省域农业科技创新理论,构建了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第二部分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报告,综合评价分析了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和6大行政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第三部分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报告,分别对31个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揭示各省域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