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涉及聚合物基、陶瓷基和金属基石墨烯增强纳米复合材料,阐述它们的主要制备方法、宏观力学和微观力学性能,热学、燃烧学、屏蔽和电学等物理性质。这类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各种表征方法技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包含在各不同章节中。本书着重于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描述,并将潜在应用广泛的柔性(可穿戴)复合材料单列一章。书中各章节都列出
本书介绍了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水热、化学气相沉积和电化学沉积等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型纳米结构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同时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黏土基多孔颗粒材料吸附净化工业废水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基材矿物(蒙脱石、累托石、偏高岭石、石墨等)的物相组成、晶体结构、形貌特征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利用焙烧和水热改性法,研究了基材复配比例等工艺条件,制备了5种黏土基多孔颗粒材料(SMA、SMA-V、SMA-N、SMA-HT、MPGM),并通过XRD、SEM、FT-IR及
本书依据作者研究团队以及国内外稀土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从稀土元素的特点和性质出发,系统介绍了稀土有机-无机杂化发光纳米材料、白光LED稀土发光材料、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场发射显示器用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单分子磁性材料、稀土巨磁电阻材料、稀土陶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电化学能源材料,内容涵盖稀土纳米材料在光、电、
本书依据作者研究团队以及国内外金属富勒烯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金属富勒烯的结构特点出发,系统介绍了金属富勒烯材料的制备、表征、磁性、电学与发光性质、复合分子体系及化学反应性,并介绍了金属富勒烯在磁共振成像、肿瘤治疗及其他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金属富勒烯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
化妆品、包装、纺织品、食品和药品……纳米颗粒如今占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者将其融入许多日常用品中,因为这些小小的颗粒拥有着极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强度大、柔韧性高等)。然而,他们没有检验其对人体是否无害。今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怀疑它们有害健康,因为一旦被释放到我们体内,它们就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毒害。纳米真的
通过水热法制备Bi2Te3和Bi2Se3纳米粉体,研磨混合(按照名义组成Bi2Te2.85Se0.15)后在80MPa的压力和不同温度真空热压成块体。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PTH粉末,并将其和Bi2Te3纳米粉体研磨混合(50:50wt)后在80MPa的压力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真空热压成块体。抢先发售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原位
从国内外纳米科技发展现状和上海纳米科技发展必要性入手,详细解读了上海纳米科技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了上海纳米科技发展关键体系建设内容的建议,描绘了上海纳米科技发展战略实施蓝图。一方面,上海在纳米科技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纳米科技对科技发展、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勾画出未来上海发展纳米科技的蓝图和实施的具
低维纳米材料是由很多原子或分子构成(含原子或分子数在102105之间)结晶粒度为纳米级(1100nm)的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材料,即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包括量子点(零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量子线(一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量子阱(二维材料),以及基于上述低维纳米材料所构成的超晶格、异质结和量子棒。本
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吸附和扩散是表征材料性能的重要方法,也是研究材料在工业应用中基本规律的重要手段。《纳米多孔材料内的吸附与扩散/国防科技著作精品译丛》主要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吸附及扩散现象。使用单一组分气体的吸附和扩散作为工具,系统表征了纳米多孔材料的比表面、孔体积及孔分布,深入研究了气体分子在多孔介质内的传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