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海洋遥感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应用需求出发,阐述了海洋遥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海洋遥感的基本原理、海洋遥感平台和传感器、海洋水色遥感、海洋表面温度遥感、海洋微波遥感、海洋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海洋遥感的应用。本书是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堂教材,可供海洋科学、地理科学、测绘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
我国湿地面积在世界湿地面积中所占比例较高,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约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24.5%。本书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剖面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变化特征。研究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和磷分级特征,明确沉积物基质、环境因子对磷固定和释放的影响,分析环境因子对磷环境行为的
本图集针对南极地区收集一批海洋一号卫星探测的南极典型自然地貌特征影像,包括:南极冰川、南极冰架、南极冰山、南极冰舌、南极岛屿、南极冰面湖、南极蓝冰、南极海冰、南极山脉、冰川裂隙、冰川纹理及极区云,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修整、编辑形成本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沙滩上的小生命;热闹的潮池;珊瑚虫和珊瑚;物种繁多的光照带;海中的“长寿老人”——海龟;海洋精灵——海豚;大白鲨;双髻鲨;箭鱼;大翅鲸等。
本书采用1993-2020年时间序列长达28年的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融合数据,从全球海洋中探测识别中尺度涡,统计分析中尺度涡属性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制作全球海洋中尺度涡遥感调查研究专题图。书中针对海洋中尺度涡调查结果,主要给出了中尺度涡月调查结果空间分布、中尺度涡轨迹、中尺度涡属性特征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和专题图。
本书梳理了浙江省“陆海区域协调思想”的形成、发展、升华过程,理清了浙江省陆海区域协调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从我省“两个先行”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强对“陆海区域协调”的学理分析,提炼“八八战略中有关陆海区域协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讲好浙江陆海区域协调改革发展的故事,选择代表性案例,以期鲜活呈现浙江省
本书共分为15章,首先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对地观测方面的应用发展,以及卫星海洋技术对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卫星海洋学方法,对卫星海洋遥感原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专题,如涡旋、锋面、上升流、行星波与大尺度海洋动力过程、海洋生物卫星观测、海洋表面波卫星监测及其应用、海上风场的不同卫星传感器监测技术
本书结合当下海洋化学热点和青少年知识盲点等问题,根据海水奇妙元素、海水酸碱盐氧度、海水淡化技术、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污染处置、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海水轶事逸闻等知识点内容,每个章节知识点又划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将海洋科普知识娓娓道来。
本书是一本通过介绍一些特别的海洋名字,详细介绍与这些名字相关的海洋人物、海洋动物、海洋事件等科普知识,有以探险者的名字、故事等命名的地名和动物名称,如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太平洋、复活节岛、麦哲伦企鹅等;还有海洋历史中因战争、科技更迭而出现的各种船只、武器和技术,如乌鸦式战舰、龟船、“暴怒”号、水雷、指南针等。此外,
本书通过梳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变迁轨迹,总结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演变的原因,揭示演变的规律,为当下及今后我国应对海洋灾害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此,本书以应对海洋灾害的体制、政策及其运行机制为要素,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分为近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应对体制机制初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