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设置3个栏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每卷约为15篇文章。其中,“专题研究”专栏主要聚焦研究国家重大立法问题,通常为《民法典》的制定、解释及适用等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专栏主要融百家之长,精选收录民商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私法等私法领域学者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论文,旨在为私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言、法的概念与本质、法的要素之法律概念、法的要素之法律规则、法的价值、法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的结构等,共十一个知识点。具体包括:法理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理念下法理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案例辩论模式在法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
《古代法》一书是英国著名法学家、历史法学派在英国的代表人去梅因的成名作,其中的名言“从身份到契约”,更是被法学界耳熟能详。梅因在书中主要论述了主权、集体财产的早期形式、封建制度化的过程、各种古代法典、法学家在制定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土地所有权、长子继承权、原始诉讼程序等问题。梅因否定自然法的产生和存在,认为“人生而平等”
今人见到的法律行为制度来自德国学者的创制,但罗马法学家为他们提供了出发点。本书把优士丁尼《国法大全》关于法律行为的法言集成一册,客观揭示罗马人对建构法律行为制度的贡献。本书的框架结构工具是现代人的,例如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样态、代理等,但内容是罗马人的。罗马法从个案处理起步,法学家们在希腊哲学的支持下塑造一般规范,由此
本书以法经济学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围绕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司法程序和工作机制三个核心问题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及其实施展开分析、预测和判断,试图在检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过程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探求优化公共利益保护领域法律资源配置,提升公益保护效率的制度改进和优化路径。本书为重新审视和评价当前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培训学院进行同等学力研修班培养模式改革系列举措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论丛配合同等学力研修班的课程设置,督促同等学力研修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思考与学术写作的尝试,学院组成评审小组评选出优秀的习作汇集出版,及时反映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促进学员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学术创作,建构探索性学术思维。 本论丛包括民
本书围绕中华优秀法治文化共分为十讲,分别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论中华优秀法治文化,指出承继中华法治文明的理论价值。二是总结中华法治文化的价值,认为中华法治文化以儒家、法家思想为底色,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价值,它决定着法治的理想与取向,其最为突出者,即是公平、仁恕、诚信与富民。三是主要研究中华法治文化的智慧,认为中华
《我以为我知道当医生成为患者》著者是新加坡前列腺癌领域的,他自己也是一位癌症幸存者。在这段坦诚的个人化的叙事中,他描述了当他面对他认为自己知道的癌症时的震惊、痛苦和恐惧。这个故事中凝聚着患者的勇气,医生的医术和护士的让人倍感温暖与疗愈的安慰。尽管这是个沉重的主题,但教授用他令人振奋的经历展示了一个人在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
本书为作者的学术论著集。主题涉及法哲学和法律论证理论,围绕法哲学展开概念之辨,就法学的问题立场进行分梳,评述法哲学巨擘的思想与方法,探索中外法理学的发展样态及趋向。本次结集,在原有六篇论文的基础上新增近来撰写的六篇文字。前六篇偏向对法哲学/法理学发展的宏观梳理,后六篇论著尝试综合评价所选法哲学家个人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
在法律行业经历洗牌和重塑的过程中,法律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自处?整个法律市场该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法律科技又将如何推动数字社会的治理能力?国内外法律组织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针对这些问题,泰和律师事务所联合策问公司围绕国内外1300多家参与法律科技创新的企业、律师事务所、替代性法律服务机构、司法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