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新论》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以杜甫诗歌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全书共分六编:思想论、分体论、特征论、比较论、个案论、考释论。分别从诗歌思想、结构、体裁、风格、诗旨到词语考释等方面,对杜诗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一部体系性的著作。本书立足于当下学术对杜甫研究的既有成果,又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作者较为独到的
本书以“移花接木,催生异彩”为脉络,以翻译文化为着眼点,系统探究新月派译诗文化史—勾勒了新月译者的身份、诗学、文化素养与译诗成就,考了其“选种”“播种”的译诗策略和艺术,观察了新月译诗作为“种子”在中国文学园地里的新生与新变,对比阐述了新月派与同时期社团的译诗文化。本书史料翔实,在新史料发掘的基础上揭示了新月派译诗与文
本书从百年红学史的反思与辨析出发,试图厘清老问题,提出新观点,围绕着红学史上争论最激烈的三大问题加以重新审视和考证,全面深入梳理相关研究史;通过对曹家史料、《石头记》早期抄本、脂批畸批、《懋斋诗抄》等原始文献的重新考察,对相关旧说加以辨析,并作进一步论证;同时紧密结合小说文本,致力于小说主题思想与创作艺术的研究,就其开
《唐诗的读法》是当代诗人西川对唐诗深入解读的力作。他以对历史的深度洞察和诗人的敏锐,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临唐诗的创作现场,找回唐诗的真正读法,并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被过分赞誉、被误解的唐代人物和事件进行了重新评价和审视。西川的作品为现代人理解和欣赏唐诗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当代诗歌的创作与阅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戏曲研究》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于1957年创办的一本学术系列文集,是国内最早创办的戏曲研究集刊文集之一。长期以来,《戏曲研究》秉持严谨、朴实的学术作风,继承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也是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以及各艺术研究所订阅的重要学术文集。第13
《我们能否改变潮水的方向》是青年科幻代表作家陈楸帆的首部科幻评论随笔集,是一个科幻小说家对中国科幻文学现场的亲身观察与思考。“READ单读”章节收录十余篇书评,系列呈现了华语科幻创作图景的多样性亚文类——或然历史写法、推理+科幻、修真+科幻、哲学思辨+科幻、赛博朋克、女性主义科幻......所谓的软科幻/硬科幻之分,实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源流考论》既是一部综合性理论专著,又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小说断代史。这部专著将1917—1949年间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整体,在采用纵横建档法建立档案资料库的基础上以中国文论为主、西方文论为辅建构“时空”立体化研究模型,其中“三大板块”——“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基本问题”、“中国现代
本书对“IP”改编舞台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对于改编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的梳理,针对“IP”改编舞台剧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创作方法和实践经验。书稿着重于探索“IP”改编舞台剧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总结“IP”改编舞台剧创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解决“IP”改编舞台剧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研究预判
本书稿围绕历史剧创作理论、古代历史剧、新编历史剧、历史剧创作思潮、历史剧作家论剧目论、历史剧舞台艺术等话题进行创作,收录了温州大学教授俞为民、中国剧协顾问罗怀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明厚、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王绍军等数十位戏曲行业专家论文50余篇。历史剧是中国戏曲重要的题材类型,在戏曲绵延既久的历史上,形成了悠久的创作
该选题是2023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华兹生汉诗英译的生态翻译学研究》(项目编号:23ZDBH001)的研究成果。书稿运用生态翻译学探讨当代汉学家华兹生的汉诗翻译活动,从他的汉诗翻译经历、译诗成就与影响、译诗选本策略、译诗方法与策略、译诗对中国文化外译的启示等层面展开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