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分为两部分。*部分回忆了作者父辈在革命热情感染下,投身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荣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边疆、奋战油田的先进事迹;第二部分讲述了和平年代中,作者同辈、小辈对父辈的敬仰,以及生活对他们的磨砺。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大家庭的优良家风的传承。
本书为北大中文系五六级学子半生的记忆断简连缀文集,也是北大学子敬献给北大120周年华诞的一份菲礼。本书共分六辑,全书会议个人的学习、生活,师生情谊,同学友情,美好爱情,坎坷人生,奋斗历程,学术成就,及印象深刻的点滴往事,内容充实,血肉丰满,通过此窥探那一代北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值得学习。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这是一本有关鲁迅及周氏家族的正本清源之书。对于鲁迅生前身后的重重迷雾,周海婴先生不为尊者讳,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纠正了社会上流传的许多误解,极具史料和研究价值。 这也是一本展示鲁迅如何做父亲的家庭教育之书。还原了鲁迅作为平凡人、作为父亲的样子,再现了鲁迅无条件养育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 这更是一个男孩用尽一生追寻父亲
本书是作者黄金琦的个人回忆录,回顾了他九十年来的人生历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经历篇回溯从童年时代、求学生涯、参加革命、参加工作直至离休之后发挥余热的种种作为,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自己的一生,同时写到了不同人生阶段中的良师益友。家庭篇分篇记述祖父母、外婆、父母、妻子、表兄等亲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与自己共度的岁月。文选篇收录作者在
本书为徐文若船长对自己终生从事的航海事业的写实回顾,其内容翔实丰富。尤其是他长期当船长的航海经历,与时代大潮一起跌宕起伏;他自己在这样的大潮中磨炼意志、坚持做人的底线和道德标准的描述,很可给人以启发与激励。其海上经历的许多故事,读来也尚有意味。
本书收录了反映在广东省工作、生活、学习过的延安干部的70余篇文章,内容分为“延安灯塔指明方向”“延安道路紧跟党走”“延安精神不忘初心”共三部分。
《老北大宿舍纪事(1946—1952)》是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而策划的“北大记忆”丛书之一种。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使命,北京大学迁回北平,在沙滩红楼、马神庙等老校址复校。本书所谈,即当年景山东街老北大宿舍区之一的中老胡同三十二号。从1946年起,到北大迁到海淀燕园的1952年间,这里先后云集了三十多户老北大的高
《亲历中国四十年(1978-2018)》是“我的四十年”丛书之一。丛书通过三个不同身份的群体本土的中国人、海外华人、在国内的外国人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人生故事。《亲历中国四十年(1978-2018)/我的四十年丛书》征集40位生活、工作在中国的外国人的40篇文章,站在“见证人”兼“当事人”的角度,讲述自己在改革开放的中
“我的四十年丛书”除选取40位中国人的故事之外,还选取了40位海外华人和40位在中国工作、生活、创业的外国人来讲述自己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人生经历。丛书主编韩庆祥表示,通过丛书中的故事,可以映见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史,不是一条平静的“内流河”,而是时刻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性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