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斯比伯爵”号袖珍战列舰是德国海军较为活跃的海上袭击舰,转战于印度洋与大西洋,击沉多艘商船,并屡次躲过英、法海军舰艇的追击。它凭借33门火炮和8具鱼雷发射管,独自扼守南大西洋的水面交通要道,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恶名远播的“海上杀手”。1939年12月13日,“斯比伯爵”号袖珍战列舰被早已等候多时
全书分海洋广角、海上战争、航海英雄三部分。介绍了许多海洋知识,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海上战争以及各个时期的航海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易读,是适合青少年使用的海洋教育读本。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被应用于海军,木质的风帆战舰逐渐被覆盖铁甲的蒸汽战舰取代。1860年法国光荣号的服役标志着铁甲舰的诞生。铁甲舰的发展充满了曲折,从和风帆战舰一样的舷侧炮门战舰,到腰房炮室战舰,再到19世纪80年代晚期的中线布置的炮塔式战舰,铁甲舰逐渐向战列舰发展。至19世纪末,铁甲舰已经完美进化为战列舰,由于
以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副院长吴清丽为主编的编者团队,精选了人民解放军自土地革命时期至抗美援朝中战术经典、对垒精彩的十个战例形成《沙场点兵》这本书。这十个战役分别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四渡赤水、平型关大捷、孟良崮战役、锦州战役、血战碾庄圩、攻克天津、太原战役、一江山岛战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该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将战斗故
本书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考察冷战后美国在中亚、西亚、东非和北非地区军事基地的战略部署与调整趋势。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基地的部署受维护领导地位、增强投射能力、巩固联盟体系和保护现实利益的共同影响,其调整趋势受地区格局的变化、美国决策者的认知、基地政治化和第三方反制的共同制约。
《沈翊清东游日记》,据清光绪二十六福州刊本影印,一卷,扉页有陈宝琛题签,卷首有谢章铤《谢赌棋师赐札》,戴鸿慈《序》,孙诒让《序》。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沈翊清东渡日本,深度考察了日本近代化建设成就,主要涉及军事教育建设,或参观学校,或考察军队,或参观兵工厂,实地参观了几十所军校和普通学校,此外还还考察了经济、社会、
来自蒙古草原、依靠骑兵起家的元朝虽然在十四世纪中后期衰落了,但骑兵并未过时,仍旧在元亡明兴的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兴的明朝用武力统一了中原,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多次派兵主动出击,深入蒙古草原内部,对逃回塞外的元朝残余势力采取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鲜有败绩。然而,自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继位之后,转攻为守,
英国皇家海军承袭了两个独立的军事传统是:一种是依靠海上决战来争夺海权,这确有许多功绩昭彰,彪炳史册的战例。另一个则是强调海军与陆地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至今,尤其是空中力量的及空间战略战术出现之后,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其基本原则仍是毋庸置疑的。关于海上作战方面,历史学家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海军的上岸作战却常常被
本书讲述了以色列特种部队是如何完成诸多看似不可能的艰巨任务:到千里之外的非洲机场营救被劫持的人质;潜水夜袭埃及强大的军事堡垒;伏击超级大国苏联的空军飞机;夺取敌人重达数吨的雷达站,并用直升机运回以色列;到恐怖组织大本营定点清除其头目·····&mid
本书从军事训练仿真的需求分析、训练设计、仿真技术和训练评估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内容涵盖模拟训练领域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于我们系统了解军事训练信息化,特别是模拟训练领域的技术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可为从事军事训练信息化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