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象胥录(中)》为《皇明象胥录》中集,辑卷四至卷六。《皇明象胥录》共计八卷,明代茅瑞征撰。茅瑞征明代进士,历任兵部职方生事、郎中、南京光禄寺卿等职,与周边诸国、部族多有接触,故据耳目闻见,参照历代史牒,编撰是书。此书内容上与郑晓《皇明四夷考》相衔
《皇明象胥录(上)》为《皇明象胥录》上集,辑序至卷三。《皇明象胥录》共计八卷,明代茅瑞征撰。茅瑞征明代进士,历任兵部职方生事、郎中、南京光禄寺卿等职,与周边诸国、部族多有接触,故据耳目闻见,参照历代史牒,编撰是书。此书内容上与郑晓《皇明四夷考》相衔接
《薄海番域录(下)》为《薄海番域录》下集,辑卷九至卷十二。《薄海番域录》共计十二卷,清代邵大纬撰。此书是编采摭载籍四裔诸国事,从目录上分七类,有古蕃、蛮部、新疆、边徼、重译、绝域以及补遗,凡十二卷,共五百一十九条。核其体例,糅杂混淆,但涉及方面广泛,对于
《薄海番域录(中)》为《薄海番域录》中集,卷五至卷八。《薄海番域录》共计十二卷,清代邵大纬撰。此书是编采摭载籍四裔诸国事,从目录上分七类,有古蕃、蛮部、新疆、边徼、重译、绝域以及补遗,凡十二卷,共五百一十九条。核其体例,糅杂混淆,但涉及方面广泛,对于远方
《薄海番域录(上)》为《薄海番域》上集,辑序至卷四。《薄海番域》共计十二卷,清代邵大纬撰。此书是编采摭载籍四裔诸国事,从目录上分七类,有古蕃、蛮部、新疆、边徼、重译、绝域以及补遗,凡十二卷,共五百一十九条。核其体例,糅杂混淆,但涉及方面广泛,对于远方地区
《皇明四夷考》是明代郑晓撰写的一部民族史书,共二卷。此书中收国名、地名九十余,逐条记叙,间有同名异译而误分为二者。各条所载地区、史迹、风土、民俗等,可供研究明代中期边境史地和中外交通关系的参考,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郑晓(1499—15
《诸夷考》明代游朴撰。是游朴现今唯一存世的地理专著,被收入清朝续修《四库全书.地理类》。书中记载了东南海上和西南边疆的地理山川、风土人情、经济文化等情况,是当时世界上介绍东南亚等地区海上国家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地理书籍,对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和中国少数民族
《职方外纪》是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明)杨廷筠记。其书成於天启三年,是第一部西方人用中文写就的向中国人介绍世界地理信息的书籍。全书共分五卷,不仅有世界地图,还有各大洲的洲图,各大洲展布形态也与现代世界地图近似。全书包括“亚细亚”(亚洲)、“欧罗巴”(欧
苍洱毓秀,只要苍山的沉郁静美不变,大理就一直保持着魅人的魔力。洱海晴夜的那轮明月,更是饱含着澄澈的诗意。本地人在田园中过着渔樵耕读的日子,文能栽山茶,武可杀年猪;新移民则依靠咖啡、啤酒和对生活的热情,给山林里的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这片山水拥有广博包容和深厚底蕴,你每次到来,都能遇见它的闪光点。大理,一座苍山碧水之间
本书是从国家图书馆地图专藏和书型古籍中遴选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的古旧地图,以清代地图为主,辅以少量民国时期的地图,按成书(图)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成,旨在通过地图展现古代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治理特征,直观展现了京津冀地区的离宫、园囿、守备军营、水利、漕运的情况,并通过文字介绍相关背景,解读这些古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