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纪实文学深度解读中国特区的读本。顺着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故事,来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可以明白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造就了特区到自贸区的崛起之谜。本书特色有三:一是以新闻体而非学术体,讲述鲜活、真实的故事和人物,以传记形式解读中国历史大变局;二是描述了一批改革者的传奇和命运;三是站在大历史的角度,追踪从中国南部边
这是一部同志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三年的忠实记录。通过当年与同志一起工作、交往的干部、群众、记者等的口述,展现了一位对党忠诚、善正为民、深入调研、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形象,展现了同志“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信仰、公仆情怀和担当精神,还原了同志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召开。2019年全国两会将继续开设“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列席大会的国务院部门和“两高”负责人将解读报告和政策,回应各方关切;各方面代表委员将讲述意愿心声,展现履职尽责风采。开设“三大通道”,彰显了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体现了清新有序的会风,营造了团结奋进的氛围,已经成为
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转折之年。本书以这年4到6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野,及四野一部,向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大规模渡江战役为中心事件,全景式呈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命运抉择。 上自国共两党领袖、高级将领,下至底层官兵、城乡百姓;有莫斯科来客米高扬,也有黯然退场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倒戈的军队,游行的学生,共产党
本书是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写的一部关于纪念萧山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口述访谈文集。本书收纳了25篇文章,内容主要围绕萧山40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展开。其访谈对象既有当年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有农民企业家,更有普通百姓,全方位地展示了改革开放给萧山带来的巨大变化。
圯桥,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史记》上称为下邳。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是李白来到圯桥上发出的感慨。两汉文化看徐州,东汉文化看下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风流。那么,今天故黄河的土地上,呈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气象? 作者在古下邳的民间,采访了数百名普通百姓,深切感受到了新时代的英风,吹暖了这片古老而又
本书是张梅副教授20152016年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采访哈佛大学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的访谈汇编,访谈共16篇(另有汉学家印象记14篇和书评2篇),其中若干篇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清华大学学报》《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以及《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并部分被《新华文摘》、人民网、凤凰
本书是与巴金有六十年友谊的老友黄裳所著,记录了作者与巴金的交往细节,作者对先师的怀念,巴金的写作与生活,以及巴金的家人、朋友等。本书还收录了多封作者给友人的书信,信中多有涉及巴金之处,私人通信中所提供的线索,虽然谈不上系统,但在零星的文字间却有着比公开发表的文字更为直率和真实的细节。本书笔调生动、优美,是研究巴金不可多
本书收集了中国科学院第十五届“科星新闻奖”的所有获奖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科学院近两年来的发展和成就。这其中,既有对重大创新成果和科技事件的报道,如量子通信、体细胞克隆猴;也有对老一辈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爱国敬业、献身科学的精神的热情讴歌,如南仁东、潘建伟、王逸平;更有对科技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乃至体制
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