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辽宁丹东启程,从滔滔的鸭绿江北上,到碧野千里的内蒙古高原;从壮美的天山山脉,到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系;历时三个多月,最后到达广西东兴市,走完了两万余里的行程。作者深入一线釆写了71篇纪实文章,共计20余万字,详细介绍了祖国十余个省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此外书中还配有作者深入实地拍摄的400余张精彩图片
《洛阳伽蓝记》是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本书运用文献学考证的方法来研究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本书在四个方面对《洛阳伽蓝记》进行了考证,主体部分为四章:一、考察《洛阳伽蓝记》作者杨衒之的姓氏、籍贯和生平仕履。二、结合有关史料,考证《洛阳伽蓝记》的成书背景。着重探析了《洛阳伽蓝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学术背景和成书背景。三、
天长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居住。唐太和元年已称天长镇。天长镇附近绵河环绕,背靠玉峰山,西倚唐家垴,地势北高南低,形如簸箕,玉峰山寺峙于村之北,显圣寺立于村之中,拥群山之秀,环绵水之波,谓之天然之形胜。天长镇北关大街是古驿道必经之地,是明清以来县城北面的主要街道。它与东关街北折,呈丁字形,被称为丁字街。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丛书》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在河北省委宣传部支持下,由河北省文联和省民协牵头,对河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进行了系统调查,积累了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高阳》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记录高阳的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等
本书以水为线索,串联起古往今来的水历史、水故事、水经典、水哲理等。本书主要从水文化的概念、学习水文化的意义入手,概括讲述水与中华文明、水与农业、水与政治、水与战争、水与工程、水与儒家思想、水与道家思想、水与管子思想、水与墨家思想、水与文学、水与艺术、水与民俗等内容,多维度讲述水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中
本书记录和反映了北京丰台卢沟桥、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河北赵县赵州桥、江苏扬州五亭桥、江苏苏州宝带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广西三江程阳桥、贵州福泉葛镜桥、四川甘孜泸定桥等中国十大古桥的现状、历史沿革、基本构造、建筑特点、装饰艺术及相关人文内涵、典故轶事等。本书具有一定的史料性、可读性,书中配以59幅精美图片,
威海,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山海相依,岛湾相映,春温秋爽,冬暖夏凉,是中国最早迎接日出的沿海城市。这里历史悠远,春秋莱国筑城于不夜,后为齐国东莱地,秦代建县于昌阳,北齐文登建县,明代威海社卫。1987年,威海升级为地级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先后荣膺国家级的卫生城、园林城、宜居城、森林城、文明城等诸多美誉,获批
这是一本地方文化类的书,主要是围绕盛泽地名描写。本书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地名探源”,二是“旧事拾遗”。“地名探源”,作者认为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不仅代表这一地域的空间位置和类型,也反映了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强调了地名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保留着较多的历史信息,积淀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因此地名文化成
江苏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的省(区)之一,湖泊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湖泊率达6%,淡水湖泊占比居全国之首。2005年江苏省政府公布了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按照江苏省水利厅相关要求编制了湖泊图集。近两年省政府对湖泊名录进行了修编,2021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2021修编)
本书是收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的广州近代史料的丛刊,共50册。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和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在中国近代发展、转型和变迁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且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料。这批文献可较全面地反映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广州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从而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