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抗战戏剧是时代性、人民性和艺术实验性的高度统一体。老舍从一个从海外回国的精英作家转向为时代和人民服务的艺术家,抗战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契机。老舍在转向抗战戏剧创作的时候虽然有一些为宣传创作的不适应,但老舍从根本上是一个“国家至上”的民族作家,因此他始终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老舍这种人民性立场,使得在解放后获得“人民艺
唐诗宋词,始于文采、协于音律、忠于情怀。虽然不同的历史大背景和社会环境,造就了唐诗宋词的不同特点和风格,也造就了不同时期诗词大家的独特风范,但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耿介高洁的文人风骨却始终如一。品味唐诗宋词登峰造极之作,领悟唐宋文人的大家风范,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就蕴寓其中。
本书是一本解析《唐诗三百首》的文学读物,《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中的第一本。本书是对清人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数十年对唐诗的研究,最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作者注释准确,评析见解独到,译文优美简洁,十分
中国古代小说是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宝库,采之弥丰,探之弥深。中外学者已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写出了无数的论文和专著。本书只从艺术的角度,向喜爱中国古代小说的读者作一些综合的然而也是粗浅的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志怪志人小说研究、唐传奇研究、宋元话本研究、明代短篇小说研究、明代长篇小说研究、清代短篇小说研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与创作进行整理与总结,不仅能使现代人了解中华民族过去的灿烂辉煌,还能使现代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挖掘、汲取营养与精华,从而更好地发展现代人文、建设现代文明。本书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分别对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晚唐时期、宋元时期、明代以及清代古典诗歌的发展与创作进行研究。本书在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在红学界被称为“蔡本”,周汝昌先生说:“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本子。”20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全新再版。全四册,内容包含:第一,蔡义江根据十二个版本互校的《红楼梦》原文;第二,精选脂评、新评以及注释,与《红楼梦》正文分栏排版,一一对应,精细解读,鉴赏艺术价值;第三,一百二十回均回前题解,细论
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家文学的源泉。本书对民间文学的基本问题作了细致的探讨和梳理,总论部分介绍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民间文学的本体特征、价值和审美特征,分论部分分体裁介绍了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俗语和禁忌语、民间说唱和小戏,最后进一步延伸讨论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方法和民间文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学幻想小说史”的结题专著。中国科幻小说在20世纪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源、演变、转型并最终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文类从无到有,作家队伍从小到大,作品从稀缺到难以穷尽,社会影响更发生了繁复的变化。本书梳理了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的五个时期——晚清科幻的发展、民国时期科幻的发展
《我在清华园听红楼》系曹雪芹纪念馆研究员樊志斌在过去五年间在清华园街道办举办的《红楼梦》主题讲座的汇编,共十二讲,包括《红楼梦》的价值、欣赏研究《红楼梦》的方法、《红楼梦》写作中的世家精神、《红楼梦》与北京的关系、从纳兰性德到《红楼梦》、曹雪芹故居与文物之谜、从三山五园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红楼梦》中六大支配性人物
破裂与弥合:19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中的婚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