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的角度,集中讨论了易、儒、道、佛中的神文主义与人文精神、人性善恶与道性自然、彼岸与当下证悟、象数思维与悟道方式等话题,并以中华茶道、太极拳道为例证,以点盖面,描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期阐明中国传统价值取向,表达中国智慧。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象数思维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收录12位国内知名文化学者在“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所作演讲的讲稿,从多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精辟的探讨与阐释,内容涉及语言文字、古文典籍、生活哲学、道德修养、文物保护、宗教信仰等方面。全书展示暨南大学在落实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体现该校对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执着追求
《史记》全书“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录了其间三千余年的史事,可谓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记》*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面貌,也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演变。这一撰写史书的范式,由于司马迁
《抗日战争时期□□□陆军通览(1937-1945)》根据两岸三地的相关档案、报刊、“三亲”史料,以条目的形式介绍1937年至1945年间□□□陆军的高级指挥机构和旅以上野战部队的历史概况,包括各部队的编成、主官、隶属、战历,以及来源和去向,旨在提供一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的速查参考资料。编著者在写作过程中还采访了部分健在
《征途与脚步:刘荣军旅日记选》的主人公,是陕州当地一位名叫刘荣的老红军。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红军,不仅很早就参加了革命,而且革命历程之久、意志之坚,都令人由衷敬仰。我久闻刘荣同志其名,如今通过文字看到他盛年时投身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足迹,深感荣幸,也倍受鼓舞。 《征途与脚步:刘荣军旅日记选》选取了刘荣同志一九四九年九
情种
该书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的文化与民众,并加以善意的解读。中国的艺术作品都有其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那些曾经的属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历经人事变迁和社会转折的巨变后,使今天的普通中国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书的主题“风雅之心”,指的是超凡脱俗的风雅意趣,是中国人“悠然面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关注的是其“无尽的意蕴”。
本书是著者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近百年中国文献西译书目研究》(编号:15YJAZH005)的研究成果。共收录著者近几年先后撰写的学术论文20篇,涉及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与传播研究两个主题。著者在研究中大量采用统计方法,用数据来说明事实,在一些人文研究领域成功地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
《中国文化读本》(第2版)分四大部分(智慧与信仰、创造与交流、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38章,抓住中国文化中*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汉字、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中医、绘画、建筑、功夫、围棋等),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而深入的介绍。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所收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集刊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