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纽约州立大学提供150名奖学金支持来自汶川地震灾区重灾区家庭的大学生赴美学习一年学成归来,在各行业工作岗位上奋斗的事迹,促进中美人文和教育交流。
本书分为文字报道、图片报道和融合报道三个栏目,收录了《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3岁的等待与33岁的归途》《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记》《红色追寻·重走井冈路》《生死线上的青春绽放》等文章。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分“孩提怀揣石油梦、技术能手露峥嵘、技能专家磨砺出、不忘初心传帮带”四个部分全面介绍了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赵奇峰的成长经历,用事实阐释了“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是集团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一个鲜活实例。
30多年前,部队在修筑天山独库公路时,遭遇大雪封山,上级派班长郑林书、新兵陈俊贵等四名战士送信求援。他们带着20个馒头,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班长郑林书将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陈俊贵因此活了下来,而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英勇牺牲,陈俊贵腿部冻残,另一名战士陈卫星脚头被冻掉。陈俊贵复员回家后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分为两部分。*部分回忆了作者父辈在革命热情感染下,投身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荣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边疆、奋战油田的先进事迹;第二部分讲述了和平年代中,作者同辈、小辈对父辈的敬仰,以及生活对他们的磨砺。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大家庭的优良家风的传承。
《传承者的牧歌·历史文化卷》向世界传播中国,讲述中国故事,是中国之声成立以来的追求和担当。本书从市井人物到名家大家、从教育变革到饮食文化、从文化生态到世界遗产,多元记载了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领域的发现、嬗变和创新。无论是口述实录还是实地踏访,无论是镜头一瞬还是穷究思辨,作者都用浓郁的文化情怀和历史眼光,以保卫
《2018中国报告文学年选》乃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种。 本书稿编选者精选2018年度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报告文学优秀作品,从中挑出14篇(大多数都是节选)力作。这些作品涉猎甚广,不仅关乎当下或者当代、现代,还有钩沉那些似乎远去然而又难以忘却或者说是不可抹去的历史……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自
本书为北大中文系五六级学子半生的记忆断简连缀文集,也是北大学子敬献给北大120周年华诞的一份菲礼。本书共分六辑,全书会议个人的学习、生活,师生情谊,同学友情,美好爱情,坎坷人生,奋斗历程,学术成就,及印象深刻的点滴往事,内容充实,血肉丰满,通过此窥探那一代北大学子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值得学习。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八十年代的文坛兴起了很多文学流派及思潮,包括朦胧诗派、伤痕文学等,小说、报告文学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先发表于杂志,而后出版。罗达成的这本书,为我们细细梳理了报告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发展脉络,堪称报告文学80-90年代的断代史。作者用翔实的资料为我们讲述与一些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