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的系统治理新格局逐渐形成,实践应用不断探索落地。“三水统筹”治理是一个新思路,需要系统全面、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为推进“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研究,将多年研究加以梳理和提炼,以新时期“三水统筹”的理论与实践为核心,总结了相关
本书是一本关于生态地质与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的专著。书中主要介绍生态地质学的概念、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的目的、生态地质问题、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存在的问题等;详细阐述了矿产勘查技术概述、勘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地下矿山开采技术、开采规划数字化布局的相关内容。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全书体系结构完整,内容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北缘的“天然湿岛”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它是黄河和西北诸河的重要水源地,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还滋养了青海省内的青海湖、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等重要自然保护和人类生活区域。本书通过对祁连山青海片区内主要河流和湿地的水质、浮游植物、着生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系统调查,
本书从河流、湖泊、流域、城市、农田五个典型环境场景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水环境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和展示。重点探讨模型在水环境模拟方面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介绍了常用水环境模型,如SWAT、HSPF、EFDC、SWMM、QUAL和MIKE11。
本书选择草原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围绕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及其对变化环境的响应,通过水文学、生态学、遥感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跨学科交叉的途径,基于观测试验、机理研究、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辨析气候变化和放牧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关系,深入探讨流域生态水文时空格局异质性的定量归
本书聚焦山东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介绍了水文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基于流域水生态过程,识别流域的重要不同级别的生态斑块系统,维持降雨-入渗-蒸发的垂向水文循环及降雨-径流-河流的水平水文循环,优化生态布局,修复流域水循环,给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框架和流域水生态健康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遵从河流水系的演进规律,建立
本书围绕水环境、水生态及两者兼顾的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针对由于水体污染造成的水环境损害补偿问题,分别建立了基于总量分配与水资源价值的补偿框架、及基于水污染损失率的补偿框架,前者应用信息熵理论对总污染物削减量县级分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单方水资源价值补偿标准进行核算,结合两者确定各县行政单元补偿价值;
江南水域环境改造与社会影响研究
本书系统阐述了原生环境水文地质和人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论述了地质环境、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与地方病的关系,重点介绍了氟病、地甲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成因,分析了人类长期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生态循环受破坏等问题,探讨了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水质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水文地质手段和方
本教材包括8篇,共计45个实验项目,依次为环境土壤学实验基础、土壤物理特性、土壤化学特性、土壤生物学特性、土壤养分特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土壤调查与质量评价。特色和创新之处体现在:(1)实验内容紧跟学科研究前沿,环境标准与研究方法做到与时俱进;(2)既注重基础实验,更突出实验项目的科研创新性和综合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