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地理学和生态学理论出发,在总结河西走廊绿洲区生态安全状况基础上,针对绿洲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和进展;简要介绍河西走廊绿洲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本底及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方法分析了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重点介绍了通过不同模型实现绿洲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实现路径
消除贫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两大核心议题,《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都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缓贫困作为重要内容。中国积极推动履约工作,尤其在减缓区域贫困的同时关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了多种协同发展方式。本书通过收集、挖掘、整理、提炼中国在扶贫攻坚进程中各地区对生物多样
乌梁素海流域地处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境内,流域总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本书研究团队依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规范》,对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的生态修复成效进行评估,包括评估生态系统格局变
中国西部地区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种比例高,是全球罕见的各生物门类家谱较为完整的区域。中国西部生态系统脆弱,面临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冻融侵蚀等威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本书重点关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云贵川渝
本书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与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共12章,编写过程中力求内容具有前沿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反映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全面总结环境微生物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现状。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化学理论基础、电活性微生物的理论基础、环境中的电活性物质、电活性微生物表征技术、微生物电化学系
本书充分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学科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内容;从理论基础角度介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与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群落、环境/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深入分析了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介绍了应用生态规律和原理对生态系统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山水工程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阐述了中国山水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规划方法、概念模型,提出了中国山水工程的实践路径,并分析了中国山水工程的工作进展和未来展望。下篇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山水工程为例,介绍了山水工程的基本概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推进思路、配套制度、绩效评价
本书以项目组多年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原创性。本书主要介绍了微塑料、纳米材料、离子液体、防污剂等新污染物对微藻的毒性效应,并尝试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解析该毒性效应的作用机制。全书共分八章,包括绪论、微塑料对微藻的毒性效应与作用机制、微塑料和其他污染物对微藻的联合毒性效应与作用机制、环境
本书以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对标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措施、技术、成就进行编写。在内容选取方面力求与时俱进,在文字表述方面做到深入浅出,在课程思政方面力求润物无声,在技术措施方面聚焦新颖实用。本书共七章,主要介绍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技术、水污染及其防治技术、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技术、
本书分为三大类篇章,主要从环境生态工程基础篇、环境生态工程课程实验设计、环境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三个篇章进行详细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的相关方法和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环境生态工程案例和进行相关实验方案的设计,能更好地理解环境生态工程的作用,为将来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