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12章,主要围绕通信认知、抗干扰技术、抗干扰决策、抗干扰效能评估等四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对通信认知抗干扰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进行系统介绍,为不同应用环境下通信对抗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
本书概述了微波光子学在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中的潜力,包括基本概念和功能,与传统的系统进行性能比较,描述其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影响,并探索了系统集成问题。并介绍了光子学在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中的主要硬件功能,包括光纤中的射频传输、基于光子学的射频信号产生上变频和模数转换下变频等。
本书针对海军航空电子对抗设备的实际,结合航空电子对抗设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了航空电子对抗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各种信号的模拟与检测、性能检测方法。全书共7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为概论,内容包括航空电子对抗设备概述、主要性能指标、性能指标的检测;第二部分(第2章~第5章)为电子对抗专业领域
本书围绕战争案例,将雷达组网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其中,将雷达组网如何对抗电子干扰、隐身目标、反辐射导弹和低空突防目标的问题贯穿全书。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雷达组网体系结构、雷达组网中的坐标转换、雷达组网信息融合技术、雷达组网抗干扰技术、雷达组网反隐身技术、雷达组网抗摧毁技术、雷达组网反低空突防目标技术等。
本书以雷达主瓣和副瓣的交叉极化干扰机理和应用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了天线特性、目标去极化效应,交叉极化干扰、不同干扰时序可能给雷达定向性能、副瓣对消、副瓣匿影等空域抗干扰性能带来的影响。研究了雷达和对抗双方具备极化信息处理能力,基于极化融合单脉冲处理模型设计了干扰反干扰数学仿真实验。部分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量测数据作
本书由辐射源检测、到达角估计和辐射源定位三部分组成,目标检测包括检测理论、连续波信号检测、扩频信号检测和扫描接收机,到达角估计包括参数估计理论、经典的测向系统、基于阵列测向算法,辐射源定位包括定位性能指标,三角定位,TDOA定位、FDOA定位、TDOA/FDOA综合定位,每部分包括理论基础,各种算法介绍、性能分析和优劣
随着军事侦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军事设施及武器装备的隐蔽变得日益困难,发现即毁灭已成为现代战事重要特点之一。在未来战争中雷达将是探测目标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侦察手段。隐身技术作为提高飞行器生存、突防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自二战以来,一直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这些国家陆续根据本国的现有技术实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不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内容:1.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测试、计量、校准等基本概念;2.雷达对抗基本理论,主要介绍雷达对抗装备最基础的概念、信号形态、功能组成、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3.测试仪器基础,主要介绍雷达对抗装备测试需要使用的常用仪器仪表;4.雷达对抗装备的整机测试,主要对测试原理、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的处理等进行了描
本书在详细分析无源相干定位技术原理、机会辐射源信号的低空传播特性、调频广播信号的特性、无源相干定位信号处理与参数估计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基于PN与OFDM编码信号、脉冲雷达信号的无源相干定位应用,系统阐述了多基地无源相干定位系统信号模型、无直达波条件下无源相干定位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有直达波条件下无源相干定位系统的目标
雷达对抗是当代电子战和军事电子发展为活跃的技术领域之一。本书重点讨论雷达对抗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及结构组成,从系统组成的角度进行阐述,为读者建立起雷达对抗系统的整体概念,适合雷达对抗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电子战科研、生产等方面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