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流关系研究为切入点,有助于深化对典型区域人地关系问题的认识。京杭运河穿越了多个纬度带和季风气候带,沟通了中国的五大水系,运河与各大水系的关系制约着漕运进程,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黄运关系。本书以明清时期为研究时段,以“黄运冲突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气候水文条件下的黄运关系实况及其对运河漕运
本书针对河湖堤岸迎水坡面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严重等问题,结合库区水位变化与边坡稳定性分析,对迎水坡面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就不同功能区特点筛选了相应的护坡适生植物,集成构建了迎水坡面梯级生态防护技术与模式,对护坡植物适应性、水土保持、消浪减蚀、植物多样性等效益进行监测,并在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进行了示范应用。该研究成
本书针对水利部组织制定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SL/T534-2023)进行解读,从规范标准制定的背景、结构和特点,标准实施的作用和意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调查、建设布局、防治措施、管护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主要有:第一部分概述包括标准制定的背景、标准结构和特点、标准实施的作用和意义;第二部
政治、技术与环境:清代黄河水患治理策略研究(1644—1855)
本报告由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编写,长江委审核。本报告结合长江流域特点和社会关注热点,介绍了长江流域气候、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生态环境质量、河道水沙、航运的基本状况,详细阐述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航运发展、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管理、智慧流域建设等方面的治理与保护成
本书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力学理论分析、概化水槽试验与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警与治理技术研究。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与典型护岸工程的水毁机理;研发了不同尺度的床面冲淤与崩岸过程耦合的动力学模拟方法;创新构建了基于动力学模拟与机器学习的河道崩岸预警技术;总结提出了河
本书共分6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工程抢险的含义、特点、组织与实施;第二章工程抢险基础技术,介绍了3种技术:水流控制技术、工程爆破技术、工程挖填技术;第三章介绍了城市内涝技术及城市内涝应急救援;第四章抗洪抢险技术,包括堤坝渗水险情抢护、堤坝管涌险情抢护、堤坝漏洞险情救护、堤坝漫溢险情抢护;第五章堰塞湖抢险技术,包括堰塞湖
《日本藏稀见黄河文献汇编》(第一辑)收录日本国会图书馆及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收藏的稀见黄河文献九种,如《南河成案》《治河汇览》等,既有刻本,也有写本、拓片,为系统阐释黄河文化及其蕴含的时代新义提供了文献支撑,具有版本学和史料学等多重价值。编排体例上先按体裁分类,同类下再按版本年月排序,成书60册。本书出版时,除原书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字孪生流域数据治理全过程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数据资源现状、数据质量控制、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模型构建、数据底板技术框架、数据发布与服务平台、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知识化应用、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内容,重在结合工作实践和典型案例,阐述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下水利数据治理的关键技术,侧重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实践的结合,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全面实施湖长制。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关键在于各级河湖长认真履职,基层河湖长的履职能力是推动河湖长制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