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技术统治的世界,个体被定义为一个完全可通约的占位符,就像仓库堆里的一块木材,计量单位前的一个数字,重要的不再是个体的可能、负责、意义,而是有一个随便谁占据那个位置。 本书提醒我们这种技术构建的实在体系是一种偶然,我们总是有能力超越社会背景的规定,调整自己的实在设定,哪怕历史说我们陷入了无力的困境。
面对科学的叙事与理解的二难问题,本书的新意在于采取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穿插进行的方式,清晰地解读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一直到牛顿科学体系建立的思想进程,论证了科学革命其实是自然哲学的转变:第一篇破除了科学史对于事实的误解;第二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与哥白尼之争在于自然哲学的根本不同;第三篇批判了科学方法之谜;
上卷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以及制盐、造糖的工艺。中卷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舟车的制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按照全书的结构来看,食物、着衣两个方面的内容
20世纪30年代早期,已是纽约学界新星的芒福德为弄懂工具、器械和生产工艺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的影响力,如饥似渴地遍览论述工业社会兴起的著作,他注意到尽管技术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却没有哪部作品充分探讨过人与技术丰富而复杂的关系。 由此,《技术与文明》以10世纪的发明创造为起点稳步向前,以始技术阶段、古技术阶段和新技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史前时期的数学、天文学以及其他科学的最早证据入手,描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成就、希腊文化的黎明以及公元前6世纪爱奥尼亚科学的繁荣;介绍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色诺芬尼以及其他著名思想家的理论,并用一整章的篇幅介绍了颇有影响的毕达格拉斯的学说。第二部分从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辉煌开始,展现了希腊
中国驻世界各国的使馆、领事馆是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前哨,也是和我们的传播对象、目标读者距离最近的传播主体。“大使书香”系列图书旨在为我国驻外大使打造一套适合赠送驻在国读者的、国礼级别的、宣介中国的系列主题图书,满足我国驻外大使向驻在国的国家领导人及各阶层代表人士展示中国、宣介中国的需求。本系列图书主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二辑,包括历史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哲学与思想讨论、科学与教育四个领域,是
本书着重于现代西班牙发展的四个关键问题的发展:知识、制造业、能源和电信以及公共工程。具体内容包括:西班牙工业谍报活动的开端;贝当古与采矿技术的知识迁移;追溯桑庞斯,探究西班牙机械工程学的基石;19世纪的海外专利制度;西班牙工程行业等。
全书共分13章,第1章为绪论,阐述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等问题。第2—3章,阐述《天工开物》的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第4—6章,阐述天工开物文化取得的成就,即它孕育了中国制造的工业基因、展现了独具匠心的先进技术、浓缩了工开于人的造物文化。第7—12章,阐述天工文化的精髓,即兴亡有责的爱国情怀、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
本书基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师生们在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传播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编史学、科学史与科学方法,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中外交流科技史研究,科学技术传播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传播案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