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极地材料服役环境;第2章介绍极地船舶材料,包括低温钢、低温焊料及极地用表面涂层与防护材料;第3章介绍了极地服役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工艺,并且给出了应用实例,用于指导相关理论研究及实际工业生产;第4章介绍了适用于极地环境的表面耐磨、耐腐蚀涂层及防护材料;第5章介绍了激光熔覆技术;第6章对比了激光熔
本书为《野外训练营》,以《冰雪奇缘2》为切入点,带领小读者认识了几位著名的大探险家。看过他们的漂洋过海、险象环生的探险经历之后,小读者一定会明白“勇敢”一词的真正含义。同时本书还为孩子们解答了诸如“野外探险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人类第一次抵达南极点是在什么时候”等和野外探索有关的问题。
本图书为青藏科考第一辑单本图书,主要内容分为6章,以博物图书的视角,展示青藏科考的渊源与概览:1.挺进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傲立于地球之巅,一览众山,白雪皑皑。如果说山高水长,那么常年被积雪覆盖的珠穆朗玛不仅是世界最高峰,它还孕育着冰川,影响着气候,可以说它也是全球最高的水塔。有了水,才有生命。2.三江源大科考。涓涓细
《科考队的24小时》是一套适合610岁孩子阅读的充满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科普漫画书。主人公薇薇安是一名在南极科考站工作的机械师,本书通过介绍薇薇安一天的生活,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南极科考队的团队组合、科研工作、饮食、娱乐等日常生活状态。科普知识都渗透在生活场景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学到知识。
本书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中亚考察纪实,记述其从1893年10月离开家园前往中国新疆,最终横贯亚洲,于1897年3月2日抵达北京,直到1897年夏天回到斯德哥尔摩,跨越近四个年头的探险考察经历,其中包括其在和阗河陷入绝境、在塔里木发现第一座古城丹丹乌里克与攀登“冰山之父”等新疆探险的经典内容。
本书胡是一本展现我国生态之美、科普生态知识的少儿自然生态科普图书,书中一作者科学考察笔记的方式呈现,带领读者进入我国不同生态境地,了解各种生态知识、动植物知识,并用观光游览式的解说方式穿插相应的人文历史,让自然科考读起来更加生动。书中的生态选址都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有大家可能去过的旅游胜地,如走进武夷山、稻城自然考
本书面向青少年关于南极知识及其研究成果的科普绘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插画介绍南极,对社会生活有重大意义,并配有可与读者互动的二维码,增强绘本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中国第十次北极考察报告》全面总结了本次考察任务的完成情况,展示了各学科考察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初步成果。船只航渡期间进行海洋、气象、海洋和大气成分和通量要素走航观测。完成地球物理多波束测深和浅地层剖面观测1210km,海面重力走航观测近12000km,为系统了解北冰洋重点海域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特征,掌握多尺度海-冰-气
本书作者随队全程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乘着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长江口一路南下直抵南极,并逆时针沿着南极大陆航行,在高纬度环绕地球一圈,多次穿越西风带,经过麦哲伦海峡,深入南极罗斯海,到访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等10多个各国科考站,历时158天、航程30387海里。 全书以行记的笔法和大量珍贵精美的照片,原汁原味地呈现了
本书讲述了一次名为MOSAIC的北极科考。这是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北极科考,由20个国家300多名科学家组成,耗资1.4亿欧元。科考破冰船极地之星号于2019年9月出发,在被北极海冰牢牢封锁的状态下乘浮冰流抵达北极点并穿越北冰洋漂流中破冰船的动力来源只有浮冰流的自然力。此次科考的成败掌握在大自然手中。科考队员们可谓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