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介绍世界范围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的著作。书中整合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研究最新的重要成果,直观地展示了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目、科、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具体包括科、属的形态特征,各属的染色体数据,以及各科、属的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概况,同时还编制了科下分亚科和分属形态检索表。针对中国分布属,本书
本册收入了我国海产硅藻门羽纹纲舟形藻目中隶属于舟形藻科的12个属(胸隔藻属、舟形藻属、伯克力藻属、对纹藻属、短纹藻属、等半藻属、曲解藻属、海氏藻属、泥生藻属、普氏藻属、鞍眉藻属、半舟藻属),合计289种(含1亚种)和43变种(变型)。详细描述了每种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和地理分布等信息,并附有照片和/或绘图。书后附有各种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器官纤维化及植物提取物在对抗纤维化中的潜在应用,涵盖器官纤维化的概念、发病机制以及各器官纤维化模型的建模方法,并且重点探讨了热点植物提取物在防治器官纤维化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关于纤维化机理和药物开发的详细信息,可以帮助理解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并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植
本书作者精选了近600种植物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其学名、科属、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花果期以及园林应用和药用价值,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蒙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书中配备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图片,力求以直观的方式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本书主要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带我们走近地衣的世界。本书介绍了地衣的基本知识,包括地衣的概念、形态、特性;用途,包括食品、染色、科学方面的应用;地衣与艺术,包括绘画和艺术装置等。书中还配套了地衣相关文创——驯鹿地衣,它具有理想的吸音特性,经处理后可以制作成各种颜色的永生地衣材料,可以组合出各种可用于装饰的立体画作,也可以用
本书以“菌丝体”为主题,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带领人们走近神秘又美丽的菌丝体。书中内容包括:从自然角度出发介绍菌丝体;以availablespace设计循环未来访谈和个人设计师设计为案例,探讨菌丝体替代泡沫塑料包装的净化城市的循环未来;复合菌丝体基础培养配方及流程;以TheGrowingPavilion、
本书共17章,概括地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第二至七章)、生命密码解析(第八至十章)、基因工程(第十一至十五章)、植物生物技术育种应用(第十六和十七章)四个模块的内容。本书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兼顾理论知识与前沿进展的有机结合。同时以二维码形式配备丰富数字资源(包括3D模型与3D动画、彩图、拓展阅读、思考题答案等),方便加深
本书是作者对世界蓑藓属植物20余年分类研究工作的总结。书中展示了256个种和15个变种及亚种,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具体包括每个种的主要特征、引证的模式标本和普遍标本,及其异名、分布等信息,同时配有绝大部分种的墨线图,及主要形态类群的彩色图片。书中还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提出将该属分为2个亚属和22个组,并讨论了其生物地
本书对世界和中国的羊草草地进行了概述。以野外实地样方记录为依据,将中国境内的羊草草地划分为16个群丛组,146个群丛。其中,羊草草原有6个群丛组和62个群丛;羊草草甸草原有4个群丛组和36个群丛;羊草草甸有6个群丛组和48个群丛。分别在群系水平的地理分布、自然环境、生态特征、群落组成、群落结构、群落类型、生物量与生产力
本书对全球木荷林的地理分布、植被生境、结构类型与群落动态等特征进行了整合性论述。同时回顾了中国木荷林的研究历史,重点论述了中国木荷林的分布及特性。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地带性植被。与针叶林等单优、寡优群落结构不同,常绿阔叶林多数会形成多优群落。其中木荷林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类群之一,同时也是具典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