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叶昌炽所辑《邠州石室录》《五百经幢馆墓志题跋》及其子叶恭彝著录《幢目》。《邠州石室录》三卷,著录叶昌炽三次寻访陕西邠州大佛寺所得唐、宋、元石室拓片,计一百〇三通。《五百经幢馆墓志题跋》一卷,为昌炽据所藏关中碑石而作的金石考据著作,收入隋、唐、五代碑石五十三种。《幢目》为昌炽子恭彝遗稿,著录自北朝讫元、明的经幢,
书稿以清水江流域碑刻为核心史料,对这些碑刻史料的时空分布、分类、价值进行了全面论述,并着重就其所蕴含的史料对碑刻里的世界展开专题讨论,首先从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分析碑刻里的移民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民族聚居形态的内在机理。其次是对碑刻里展现的秩序世界进行勾勒,通过“款组织”、争江案、江
“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本书介绍了中国匾额的产生、发展、形成、完善、繁盛的过程,展现了
“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本书概述了中国石窟的起源、类型等,介绍了中国石窟的发展、分布以
本丛书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中“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旨在促进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在内的民族文化;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促进中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间的民心相通。 总主编:华觉明(中科院研究员)总副主编:冯立昇(清华大学教授) 各册主编:李劲松(博士、中国科学院)、董杰(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苏格拉
本书著录四川、陕西、山东等地出土的秦汉及少量战国封泥近900方。编排以官印、私印、闲印为序,每种都附考释。是最早的封泥资料专书,对研究古代官制有重要价值。
深入挖掘吐鲁番、库车、敦煌等地所出新资料,将出土文献与传世史籍相互印证,辅以实地考察,考订复原若干湮没不彰的历史真相及场景,探究揭示唐朝前期经营治理西域的实态与特色。 唐初通过管理体制调整、人口迁移、民户调查等重要举措,切实把西州建成经营治理西域的坚固堡垒与前沿阵地。武周以后设置的陇右诸军州大使、碛西节度使等,表明唐廷
新出文献是文史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极大推动了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古文字疑难字词考释、构形研究以及文学文本的整理与研究。古文字考释是出土文献最基础、最前沿工作。本书立足于字形和辞例,并结合传世文献,考释出一些疑难字,如《燕侯载簋》中的“无争”,《诸梁钟》、清华简《四告》中的“淫、内”
上林湖是越窑青瓷发祥地和著名产地之一。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成立以来,为推动青瓷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新时期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市不遗余力地拾薪添柴。全书共分9章51个篇目,收集了慈溪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越窑秘色瓷文化品牌的实施意见,上级出台的青瓷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文件,促进会五年工作规划,历届会员大
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以及建筑、绘画、书法和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它素有“绣像的汉代史”的美誉,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以及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本书收录了苏鲁豫皖四省十余家博物馆馆藏两汉时期画像石精品拓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