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1249—1333),元代经学以及元代正统诗文创作和批评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之一。 目前学术界的年谱长编体例多以年、月、日著录谱主生平事迹、作品与交游,本著期望将吴澄之于“元代多族士人圈”以及江西地方文化圈在元代崛起的影响力,作为编撰的核心内容,在体例上围绕国家背景、文人群体仕履交游、吴澄交游活动、重要文化事件及著述
本书是朱熹与吕祖谦合作编写的一部重要的理学入门书。该书汇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北宋四子”的言论622条,分编为14卷。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科学的治学次序、方法;治学当行与不当为之事,对当今
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一辑。该系列图书涵盖了20世纪初至中期的知名学者,如舒新城、王国维、傅斯年等学术大家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华夏之瑰宝,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儒家思想不单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巨大意义,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提供重要精神资源。本套书稿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文献,对著述中的重要文字作简单的注疏通解,以利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通读儒家经典,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书稿由
该书讲述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的一生。他致力于恢复中原,改革中兴,曾六诣天阙,作《中兴五论》,提出一系列富民强国、抗金雪耻的主张;提倡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展开王霸义利之辩;开创永康学派,与金华学派、永嘉学派三足鼎立,在中华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卓越的学术功绩。
本书是一部研究张载关学思想及宋元以来关中理学演变的专著。作者首先系统介绍了关学的概念和张载的哲学思想,并从历史认同的角度确认了“关学史”的存在。随后仔细梳理了关中理学在宋元明清历代的发展过程,指出关学在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交融汇通的同时,依然传承着张载的思想与学风。本书还整理了历代关学学者的学术谱系,并提供了相关基础史
同治六年,新化游智开任和州知府,延请桐城方宗诚重新校理游酢著作。方宗诚据乾隆十一年游文远本重编卷次,补订缺误,成游定夫先生集六卷,另有首一卷,末一卷,此即称和州官舍本。和州本首一卷收录本传、墓志铭、年谱与诸儒论述,卷一为论语杂解,卷二为孟子杂解,卷三为中庸义,卷四为易说、诗二南义,卷五为录二程先生语,卷六为遗文遗诗,末
道学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原本只是一个旁支,到了南宋却逐渐发展成主流;而道学一词的内涵,在程朱学术被钦定为“正统”后,也由原先较宽阔的理解,变成专指程朱学术的狭义用法,使得同时代其他道学人物的贡献被后人所忽略。本书虽题为《朱熹的思维世界》,事实上是一部南宋道学史,书中有别于传统的论述,为此领域提供了一个长期欠缺的独立新
南宋时期,中国文明正面临严重危机,而正是对社会与政治问题的忧患,在当时的儒者间引发了“道德伦理”与“事功伦理”之争。“明道谊而计功利”,遂成为冲出程朱框架的新口号,显示出儒学发展的新倾向。在“责任伦理”的原则已成为共识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思想脉络,或可为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回应,寻找到传统的哲学资源。田浩教授的这本成名
《儒典》精粹涉及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儒家学者的生平事迹,集中展示历代儒学的精华。版本珍稀,其中不乏宋元本;名家导读,约请文献学专家为每种书撰写提要,版本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张载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能够变化气质,提升个人修养。他提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