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巴蜀大儒刘沅(1768—1856)的研究专著。刘沅被后世尊称为“川西夫子”。作为一位生活于朴学昌盛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却以宋学方法解经;作为远离当时学术中心的一乡善士,却为了“回归孔孟”,以一己之力完成对儒家所有经书的重新注解;作为一名胸怀天下的道德君子,他将毕生心血献给脚下的土地和普通士人民众,成为扬慈善、兴
本书《戴震二百年诞辰纪念文汇》,收录1923—1924年戴震二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期间相关的戴学研究文章,大部分刊于《晨报副镌》,兼收1924年晨报社出版的《戴东原二百年生日纪念论文集》中部分文章,共计19篇。系统探讨戴震的论理学、哲学、心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思想及其中渊源。整理者对相关材料进行汇编、整理、校对,最大程度还
本书选取了戴震重要的朴学著作,大略限定在小学和专书训诂两类,主要对《尚书义考》《毛郑诗考正》《声韵考》等进行白话翻译,并加以注释。译注工作在蒋立甫先生《尚书义考》整理本的基础上进行,校以刘世珩聚学轩从书本。译注基本保留了蒋先生标点及校勘成果。凡属其校勘成果,均在注文中予以了说明。
本书以清代乾嘉吴派学术的代表惠栋之易学研究为主题。惠氏家族三代传《易》,惠栋可谓是清代汉学派《周易》研究第一人。全书从惠栋家学渊源讲起,说明他如何通过师法的方法论,从理学传统转进至自己的一家之学,树立起汉学旗帜。惠栋将《易》之根本追溯至汉儒提倡的元即太极,又将作《易》之宗旨定位到与人之性情息息相关的赞化育,而深剖这些微
本书是一本关于顾炎武的故事集。顾炎武是个学者,一生没有做过官,但却名满天下,受人尊敬。他的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学、文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建树,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积极进步的主张。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句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本书着重为读者展现顾炎武特立
本书以章学诚著述稿钞本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已知的章氏稿钞本作了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文本传播视阈下的章学诚接受史、上海图书馆藏《章实斋稿》、华东师范大学藏庐江何氏钞本《章实斋文史通义》、鸣野山房钞本《章氏遗书》、王氏十万卷楼钞本《章学诚全集》等方面作了研究与论述。
《桴亭先生文集》是明末清初理学家陆世仪的文集。陆氏文集历史上曾多次编集刊刻。目前所见最早的刻本为康熙五十三年(1714)张伯行正谊堂刊《陆桴亭先生文集》五卷。后太仓叶裕仁抄得张刻不全本,又多方?L辑,编次为《文钞》。同治九年(1870),合肥蒯德模选录叶抄,刻于太仓安道书院,计《文钞》六卷、《续抄》一卷。光绪九年(18
《道南源委》六卷,是清代张伯行根据明代朱衡所撰《道南源委录》十二卷重订而成。重订之《道南源委》,名虽因旧,实出新裁,全书改变了旧本史料丛脞之形式,每人各编为一传,又增加元明之后百余人。全书以程朱理学传承为主线,通过闽中学人之传记,厘清宋至明末闽中伊洛传人学派,着力突出朱熹理学传承线索,为清初程朱理学振兴之重要史料。《道
自晚清民国以来,章太炎、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等先生后先继起,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来,陈祖武先生秉承杨向老之教,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以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提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理念,强调“乾嘉学派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出晚清学术“会通汉宋以求新”,中国学术依然
本书系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戴震年谱长编的结项成果,是对戴震生平、著述及相关史实材料的全面整理与研究,内容包括戴震年谱正编上(1723-1753)、正编下(1754-1777)、附编(1778-1815)、戴震著述编年等。本书纠正了前贤诸种戴震年谱中的若干讹误,旨在实事求是地还原戴震生平;以文献为依据,知人论世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