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本书对藏文佛典《吉祥三菩怛经典明灯》的西夏文译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之解喜解疏》和《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之广义文》进行整理和对勘研究,共分为专题研究和译注对勘两部分。其中专题研究是对西夏文译本进行历史学、文献学研究,主要涉及西夏文本的著者和传者、藏文底本,以及文本的整理与校勘、内容结构,西夏字词释义,文本中印度大成就者事迹等
本书梳理了天台宗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宗派创立、法脉传承、核心典籍、僧团制度、教法海外传播、教相判释、诸法实相、忏仪修证、圆顿止观等内容的探讨,阐述了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深化读者对天台宗概貌的认知;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准表述概念的同时,更加重视原典名词语境的解读,尽量保持天台宗教典中理论的纯粹性与完整性,如实呈现其本身
本书稿为帕帕吉传记,通过帕帕吉这一传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写印度文化、思想和修为等多个方面,也借由他与众多的欧美人士的接触、多次访问欧美各国的经历,在丰富的细节上,使读者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印度智慧的独到之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启发。《一切从未发生:帕帕吉传(上)》主要记述了帕帕吉出生到五十六岁退休的经历,记载了印度文
佛教在中国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模式或哲学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些在佛教的影响下身体力行地参与信仰活动的慈悲众生,也许才是构筑人间佛教家园的真正主体。他们在佛教传播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音声表达、精神诉求等,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与文化演进息息相关。本书试图勾画芸芸众生在汉唐之际佛教香火里的生存状态,在
本套书共8册,包括:诗词卷、年谱卷、书信卷、影谱卷、书画卷、永怀录、译著卷、文集卷。
发源于印度的观世音信仰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民间信仰的长河交汇,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流传中,不断融入中国民间文化。中国民众接受了观世音,也改变了观世音。观世音的慈悲大爱精神进入了民众的生活世界,大慈大悲的女性菩萨形象深入人心。观世音信仰成为民众追求真善美精神的缩影。
《行事钞》,唐道宣撰。道宣(596-667),俗姓钱,字法遍,生于京兆长安。东汉富春侯钱让之后。唐代高僧,佛教南山律宗开山之祖,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世称“律祖”。道宣研究戒律,盛名远播西域。《行事抄》是他的讲学记录。本著属于古籍整理范畴。其内容首先对敦煌遗书中的《行事钞》文字、版本及内容进行了全面校刊梳理,归纳其因